[实用新型]一种拟穴青蟹苗种培育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4519.4 | 申请日: | 201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0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马洪雨;乔振国;马凌波;马春艳;徐真;冯娜娜;蒋伟;李淑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拟穴青 蟹苗 培育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青蟹苗种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拟穴青蟹苗种培育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梭子蟹科(Portunidae)、青蟹属(Scylla),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口及以南沿海海域,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水养殖蟹类。
拟穴青蟹具有体型大、生长快、肉味鲜美等优点,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我国拟穴青蟹的人工养殖年产量一直稳定在10万吨以上,保持了健康的发展势头。
人工苗种在养殖中所占的比例还非常小,一方面是由于人工苗培育技术还没有广泛被养殖户所掌握;另一方面是人工苗的生产成本较高。而苗种生产过程中的幼体互相残杀是导致苗种成活率低、生产成本高的重要因素。拟穴青蟹人工苗种生产过程中,大眼幼体和I期至III期阶段仔蟹的互相残杀最为严重。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在有限的培育池中增加苗种的活动空间,降低单位面积苗种的密度,提高苗种成活率,从而降低苗种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拟穴青蟹苗种培育辅助装置,可有效增加幼体活动空间,降低残杀率,提高苗种成活率,从而降低苗种培育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拟穴青蟹苗种培育辅助装置,包括支撑管,网衣和吊绳,所述支撑管为两根;所述网衣捆绑在两根支撑管之间;所述两根支撑管中的一根支撑管上系有所述的吊绳。
所述吊绳为3根,分别系在支撑管的两端和中部。
所述支撑管的长度为50cm,管径为1.6cm。
所述网衣为20目网衣。
所述支撑管为PVC支撑管。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采用吊绳进行固定,将装置悬挂于培育池的海水中,可根据需要调节悬挂的高度。该装置可供拟穴青蟹大眼幼体及I期至III期的仔蟹附着,起到增加幼体活动空间,减少互相残杀,提高苗种成活率,并降低培育成本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拟穴青蟹苗种培育辅助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管,网衣和吊绳,所述支撑管为两根;所述网衣捆绑在两根支撑管之间;所述两根支撑管中的一根支撑管上系有所述的吊绳。
具体地说,拟穴青蟹苗种培育辅助装置包括PVC支撑管1、网衣2及吊绳3三部分。所述的PVC支撑管1共有2根,上下各1根,长度为50cm,管径为1.6cm,两端均被封死。所述的网衣2为20目网衣,可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该网衣2利用细绳捆绑于两根PVC支撑管1之间。所述的吊绳3为普通材料的细绳,共3根,分别系在上端的PVC支撑管1的两端和中部,长度根据需要可长可短。
不难发现,本实用新型利用吊绳对该装置进行固定,使其悬挂于苗种培育池的海水中。培育池中每两平方的底面积上方悬挂一个该装置,拟穴青蟹大眼幼体及I期至III期的仔蟹可附着于网衣的两侧,增加了幼体活动空间,减少互相残杀,提高苗种成活率,并降低苗种培育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45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氧化物烧结体和包含该氧化物烧结体的溅射靶
- 下一篇:水净化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