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下拉式平板玻璃制造工艺中的退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5434.8 | 申请日: | 201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9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余襄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荞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5/00 | 分类号: | C03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刘祖芬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下拉 平板玻璃 制造 工艺 中的 退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应用于下拉式平板玻璃制造工艺中的退火装置,供初成型的平板玻璃在经过所述的退火装置的通道过程中,其横向表面可依续且均匀的进行退火过程的退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主要包括:有槽式下拉法、溢流法以及浮式法,而有关平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中,在玻璃液初成型为平板玻璃时,其表面仍具有高温,是以,初成型的平板玻璃在其完全固化之前,需要先经过退火的过程,以消除可能蓄积于平板玻璃本体内的应力(内应力),所述的应力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平板玻璃在初成型后,其本体的温度尚高,在降温的过程之中,需要缓步的使温度下降,否则,会造成平板玻璃在降温固化的过程中,因各部位的温差变化过大,而造成材质在固化的过程中,因冷缩热胀不平均而形成相互挤压,如此一来,其内应力即会大幅上升,造成的结果,即是制成品容易碎裂或在制成前即发生形变、破裂等情况;依此,现有的制造工艺中,利用一退火装置(俗称退火炉),使初成型的平板玻璃经过所述的退火装置,以进行消除平板玻璃的内应力,其所应用的原理,则是使初成型的平板玻璃在经过退火装置时,可以进行缓步的降温,又,所述的现有的退火装置主要是以金属材料制成,其乃是利用金属易于散热的特性,使平板玻璃在经过退火时,其本体的温度可以借助退火装置进行散热,而达到缓步且均匀降温的作用,进而实现消除可能蓄积于平板玻璃本体内的应力的功效;但,目前应用于下拉式平板玻璃制造工艺中的退火装置存在无法均匀降温、易变形等问题,主要的原因在于一般的金属材质虽具有易于导热及散热的特性,但,热传导的速度仍偏慢,是以,热集中且蓄积于退火装置的部分位置的问题,一直都存在而无法获得有效解决,如此,若热蓄积的情况过于严重,则会造成散热效果不均匀,进而导致退火效果不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人依据多年来从事相关制造工艺、设备制造的经验,针对平板玻璃的制造工艺需求、平板玻璃材料的特性、成型条件等,进行相关性的研究及分析,期能设计出更为实用且功效更佳的设备;依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传导效果极佳的退火装置,以使初制成的平板玻璃在经过此退火装置时,可得到较佳的退火功效,进而提升制成品的良率。
为达上述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下拉式平板玻璃制造工艺中的退火装置,使一个初成型的平板玻璃在通过的过程中进行退火,其包括:一个第一墙体及一个第二墙体,该第一墙体及该第二墙体之间形成一个空间,该第一墙体及该第二墙体是由数个以碳化硅或硅-碳化硅复合材料制成的热传导模组堆叠而成。
所述的数个该退火装置相堆叠后,该各退火装置的该各第一挡墙与该各第二挡墙之间的各该空间,串连形成一个相连通的供该初成型的平板玻璃通过的通道。
其中,该退火装置的该空间中,组设有挡风装置。
其中,该挡风装置的下方组设有滚轮组。
其中,各该热传导模组呈板状。
其中,各该热传导模组呈管状。
其中,于该呈管状的热传导模组内循环性导入低温空气。
其中,于该呈管状的热传导模组内循环性导入冷却液体。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碳化硅或硅-碳化硅复合材料制成热传导模组,再使数个热传导模组堆叠制成所述退火装置,又,将数个退火装置堆叠组构之后,形成一个可产生横向热传导效果极佳的通道,所述的通道可供初成型的平板玻璃通过,又,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所称的退火装置,其是由以碳化硅或硅-碳化硅复合材料制成的热传导模组所组成,是以,利用其整体因热传导效果极佳而形成均温的功效,使平板玻璃在进行退火的过程中,可避免因退火装置热蓄积不均匀而造成散热不佳或散热不均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热传导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
其中:
1应用于下拉式平板玻璃制造工艺中的退火装置
12第一墙体 13空间 121热传导模组
131通道 14第二墙体 141热传导模组
15挡风装置 16滚轮组 20玻璃成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荞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未经富荞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54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