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在线升降调节的焊管去毛刺机的下钢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6640.0 | 申请日: | 201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6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余玉林;郭胜鸿;李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9/04 | 分类号: | B24B9/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段姣姣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在线 升降 调节 焊管去 毛刺 下钢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管去毛刺机,具体属于可在线升降调节的焊管去毛刺机的下钢刷。
背景技术
在国内高频直缝焊管领域,利用铣边机对带钢进行边部铣削以达到改善焊接质量是的目前通用方式。但经铣边的带钢边部一般都附着有边部毛刺残余,这些边部的毛刺残余如不加以去除,带钢边部经线性段轧辊研压后进入主机焊接处时就会造成高频“打火”跳闸,对钢管焊接质量以及产品成材会有影响。
安装在铣边机出口方向的去毛刺钢刷装置就是辅助去除铣边后带钢边部毛刺、改善带钢焊接质量常用设备。该装置利用上下各独立的钢刷装置对带钢边部毛刺进行去除,并可有效去除大部分的边部毛刺,改善带钢边部质量。上钢刷装置由于可进行横向及旋转进给,其钢刷的利用效率较高,盘状钢刷上的钢丝可以用达到钢丝长度的70—80%左右,而下钢刷装置由于只有横向进给,其钢刷上钢丝的利用效率只有20%左右,两者差距非常明显,造成浪费。由于下钢刷只有横向进给,磨损后的钢刷需要停车进行更换,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在线更换,从而影响生产,且铣边后的带钢下边部毛刺不能有效的去除,进而造成高频“打火”跳闸停车,影响成材,因而提高下钢刷的利用效率就显得尤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通过下钢刷的升降装置,并实现在线调整下钢刷,提高下钢刷的使用效率在70%以上,减少轧机停机次数,提高产品成材率。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措施:
可在线升降调节的焊管去毛刺机的下钢刷,主要由下钢刷本体、挂板、下钢刷本体的驱动电机、分齿箱、固定座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固定座上连接蜗轮机构,在蜗轮机构的上端连接有滑动支座,滑动支座与分齿箱连接;手动调节丝杆与蜗轮机构连接;压板与固定座连接,固定座与挂板连接。
其特征在于:蜗轮机构由外壳、外壳内的蜗轮、与蜗轮分别连接的蜗杆及升降丝杆组成;蜗轮与手动调节丝杆连接,升降丝杆与滑动支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位于铣边机出口处的下钢刷由于具有升降调整功能,生产人员可根据观察到的带铣边后带钢边部毛刺状态,结合下钢刷钢丝磨损状态自动随时对下钢刷的位置进行调整;下钢刷的使用率提高到70以上%,其不仅节约了生产备件成本,也有效减少了生产中的因钢刷问题导致的高频“打火”跳闸现象,及产品焊缝中存在的“夹杂”现象,产品成材率能达到90%左右,成材率提高明显,大大提升工厂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蜗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钢刷本体,2—挂板, 3—驱动电机,4—分齿箱,5—固定座,6—蜗轮机构,7—滑动支座,8—手动调节丝杆,9—压板,10—外壳,11—蜗轮,12—蜗杆,13—升降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描述:
可在线升降调节的焊管去毛刺机的下钢刷,主要由下钢刷本体1、挂板2、下钢刷本体1的驱动电机3、分齿箱4、固定座5组成。在固定座5上通过螺栓或焊接连接蜗轮机构6,在蜗轮机构6的上端采用螺栓或螺纹连接滑动支座7,滑动支座7与分齿箱4采用螺栓或螺纹连接;手动调节丝杆8与蜗轮机构6采用平键连接;压板9与固定座5采用螺栓连接,固定座5与挂板2采用螺栓或焊接连接。
所述的蜗轮机构6由外壳10、外壳10内的蜗轮11、与蜗轮11分别配合连接的蜗杆12及升降丝杆13组成;蜗杆12与手动调节丝杆8采用平键连接,升降丝杆13与滑动支座7采用螺栓或螺纹连接。
动作原理
当检查发现下钢刷本体1磨损严重而不能完全刷到带钢下沿残留毛刺时,可手动或借助工具转动手动调节丝杆8,手动调节丝杆8带动蜗轮机构6的蜗杆12进行转动,蜗杆12又带动蜗轮11转动,蜗轮11再带动升降丝杆13进行上下运动,升降丝杆13带动滑动支座7转而使分齿箱4及与分齿箱4间接连接的下钢刷本体1进行升降运动,即实行了下钢刷本体1的升降进给,并配合下钢刷本体1原有横向进给,两方向同时调节,提高下钢刷本体1利用效率。同时,当需要对下钢刷本体1进行更换时,及时更换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66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枪鱼围网船舵叶舵杆研配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磨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