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惯性平台的随动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8994.9 | 申请日: | 201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2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行;张东荣;鲁智勇;胜照宇;叶坤;任伶;王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C21/18 | 分类号: | G01C21/1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惯性 平台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惯性导航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惯性平台的随动框架。
背景技术
平台框架式惯性稳定系统是发展成熟的产品,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展和新型传感器的使用,其稳定精度越来越高。以软磁合金为磁性能材料的高精度角度传感器(正余弦旋转变压器)在惯性平台随动框架组件中的应用,能过满足随动框架组件的输出角精度达到角秒级。但角度传感器使用的软磁合金其磁性能易受外来应力的影响,当传感器采用传统的硬连接与铝合金的支座零件装配后,在承受温度应力高温+80℃、低温-55℃后,其磁感应强度下降,感性输出电压下降约25%,严重影响了随动框架的输出角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惯性平台的随动框架,使其角度传感器的磁性能避免在温度变化中,因相邻零件变形而收到应力的影响,保证随动框架的输出角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惯性平台的随动框架,包括框架本体、角度传感器5、力矩电机4,其中框架本体包括内框2、外框3、大轴承1、小轴承6,所述角度传感器5与内框2、外框3之间通过硅橡胶层7进行柔性连接;大轴承1、小轴承6采用背靠背布置的支撑形式。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用于惯性平台的随动框架,采用角度传感器与内外框通过硅橡胶层进行柔性连接,降低了角度传感器对温度的敏感性,保证了随动框架的输出角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惯性平台的随动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惯性平台的随动框架中,保证角度传感器装配同轴精度方法的示意图;
其中,1-大轴承、2-内框、3-外框、4-力矩电机、5-角度传感器、6-小轴承、7-硅橡胶层、8-工艺螺钉、9-内框工艺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一种用于惯性平台的随动框架,包括框架本体、角度传感器5、力矩电机4,其中框架本体包括内框2、外框3、大轴承1、小轴承6,所述角度传感器5与内框2、外框3之间通过硅橡胶层7进行柔性连接;大轴承1、小轴承6采用背靠背布置的支撑形式。
所述硅橡胶层7厚度为0.2~0.5mm。内框2和外框3,为壁厚为1.5~2.0mm的铝合金零件。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用于惯性平台的随动框架中,保证角度传感器装配同轴精度方法,通过内框工艺螺孔9和三个工艺螺钉8对角度传感器5与内框2之间的间隙进行调节,并在硅橡胶层7固化过程中保证间隙不变。
本实用新型随动框架中角度传感器的装配具体操作工序如下:
1.清洗:用丙酮清洗内框2内圆周面和角度传感器5转子外圆周面;
2.涂胶:在内框2内圆周面和角度传感器5转子外圆周面均匀涂覆硅橡胶;
3.装配:将角度传感器5转子装入内框2内圆,在内框工艺螺孔9上装配工艺螺钉8共三个;
4.同轴调试:通过非接触测量设备测量角度传感器5转子内圆与内框2外圆之间的同轴度,当同轴度满足指标要求时,继续后续工序;否则,调整工艺螺钉8;再测量同轴度,直至同轴度满足指标要求。
5.固化:将组件静置,按照硅橡胶固化要求进行固化;
6.复测:分解工艺螺钉8,再在非接触测量设备上复测同轴度。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X型号惯性平台的方位随动框架中的角度传感器的装配工序如下:
1.清洗:用丙酮清洗内框2内圆周面和角度传感器5转子外圆周面;
2.涂胶:在内框2内圆周面和角度传感器5转子外圆周面均匀涂覆牌号为GD414的硅橡胶;
3.装配:将角度传感器5转子装入内框2内圆,在内框工艺螺孔9上装配工艺螺钉8共三件;
4.同轴调试:通过非接触测量设备测量角度传感器5转子内圆与内框2外圆之间的同轴度,当同轴度≯0.015时,继续后续工序;当同轴度>0.015时,依据偏心实际情况调整三个工艺螺钉8;再测量同轴度,直至同轴度满足指标要求。
5.固化:将组件常温静置二十四小时;
6.复测:分解三个工艺螺钉8,再在非接触测量设备上复测同轴度。
对X型号惯性平台的方位随动框架的角度传感器进行装配后,测试角度传感器的感应输出,未发现输出电压下降现象;该随动框架组装成惯性平台后,其方位偏角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89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被动轮结构
- 下一篇:一种锥辊式盘形闸及单级软启动无级调速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