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套管抽取式防溅真空血沉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0301.X | 申请日: | 2012-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2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许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鄞州青林医疗器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05 | 分类号: | A61J1/05;A61B5/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抽取 式防溅 真空 血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采血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套管抽取式防溅真空血沉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将真空血沉管中的血液样品取出的过程,都是将真空血沉管的塑料防溅帽以及胶塞从试管口拔下,然后将注射针从管口伸入液体中进行抽取。由于血沉管内存在一定的负压,在胶塞拔离试管的瞬间,外界气体冲入管中,会引起管内的血液向外飞溅。尽管现有的真空血沉管在其橡胶塞外面配备了防溅帽,这也不能完全杜绝血液与操作者接触,因为如果血液的飞溅量较大,仍然会沿着防溅帽的内壁下缘流出,因此现有的化验取样方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因此医务工作者在将胶塞拔下的过程,总是非常缓慢且小心翼翼,这也降低了血样分析的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1020665773.9的“一种分析仪的取样针”在针头的侧壁上开设两条以上的槽,以取得血沉管内外压力的平衡,但化验人员在长期使用中发现,在此针头穿过胶塞的过程中,针头的侧壁上的槽仍然会被胶塞封堵。究其原因,是因为丁基橡胶作为制作试管胶塞的最佳材料,其具备良好的弹性及气密性,即使是针头上细微的缝隙,都会被丁基橡胶进行弹性封堵,因此上述技术方案并不能真正起到平衡血沉管内外气压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供医务工作者在不拔下胶塞的前提下,仅用普通注射针就能够直接从真空血沉管中抽取血样,完全保证医务工作者安全的套管抽取式防溅真空血沉管。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套管抽取式防溅真空血沉管,由抽吸孔、防溅帽、胶塞、凹陷空间、破塞筒、试管、手柄套和推进杆构成。防溅帽为下端开敞、上端有一抽吸孔的圆筒形塑料壳体。胶塞的外轮廓为圆柱形,胶塞的上表面有一圆柱形的、上端开敞的凹陷空间,胶塞处于防溅帽的上半部以内,并与防溅帽的内壁成过盈配合关系,胶塞的下端塞于试管的上端内并与试管的上口内壁成过盈配合关系,防溅帽的下半部的内壁与试管上口的外壁成间隙配合关系。
在所述凹陷空间内设有一破塞筒,破塞筒是一根上下端均开敞的、材质为硬质塑料的圆管。破塞筒的内直径大于取样针的外直径且二者之差不小于2mm,破塞筒的下端为一锐角,破塞筒的上端是与破塞筒为一整体的环状体,所述环状体与凹陷空间的内侧壁成间隙配合关系。
推进杆是一根材质为硬质塑料的圆柱体,推进杆的下端能够从所述抽吸孔中穿过并与所述抽吸孔成间隙配合关系。推进杆的上端套有橡胶材质的手柄套。
在从真空血沉管中提取血样时,先将推进杆的下端穿过抽吸孔插入到凹陷空间中,继续向下用力,推动破塞筒向下运动并将胶塞的底部刺穿。将推进杆从凹陷空间及抽吸孔中抽出,最后将取样针自上而下依次经过抽吸孔、凹陷空间和破塞筒的内部,然后插入到血液样品中。由于破塞筒的内直径大于取样针的外直径且二者之差不小于2mm,因此取样针与破塞筒的内壁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以平衡试管内外的气压,通过取样针的抽吸,可顺利将血液样品抽出。
采用上述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显著进步: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从抽吸孔将破塞筒推进的方式,使血沉管的内外空气相通,在此过程中由于推进杆在抽吸孔处的阻挡,在血沉管内外气压相通的瞬间,血样无法通过破塞筒和抽吸孔喷溅出来。因此本实用新型在非常安全的条件下,为普通取样针直接从血沉管中进行安全取样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样不仅省略了传统技术中需要拔出胶塞这一费时费力的步骤,使操作更加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杜绝了拔出胶塞时管内的血液发生飞溅并对医务人员造成的危险,使血样分析的操作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破塞筒处于胶塞凹陷空间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推进杆将破塞筒下压,使破塞筒刺穿胶塞底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取样针在血沉管中抽取血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抽吸孔 2.防溅帽 3.胶塞 4.凹陷空间 5.破塞筒 6.试管 7. 手柄套 8.推进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鄞州青林医疗器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鄞州青林医疗器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03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屏幕解锁的方法及终端
- 下一篇:一种防袖子脏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