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假肢接受腔与人体界面的温湿度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0530.1 | 申请日: | 201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9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马俪芳;李立峰;李剑;郭琳;张小雪;闫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F2/76 | 分类号: | A61F2/76;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赵郁军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假肢 接受 人体 界面 温湿度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湿度测量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使用假肢的患者,能够测量人体残肢与接受腔界面温度和湿度的假肢接受腔与人体界面的温湿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上,假肢接受腔需要假肢矫形师针对使用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一个功能性、舒适性都满足要求的假肢,往往是在使用者反馈初始假肢使用效果和使用后进行评测的基础上,对初始假肢进行一定修改(有时要修改多次)而得到的。
假肢接受腔与人体界面的温度、湿度环境是影响接受腔舒适度的重要因素,而现在还没有用于测量接受腔与人体界面之间温湿度的专用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使用假肢的患者,能够实时测量人体界面与接受腔之间的温度和湿度,从而可根据测量结果对假肢进行调整以提高患者使用假肢的舒适度的假肢接受腔与人体界面的温湿度测量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假肢接受腔与人体界面的温湿度测量装置,包括镶嵌于残肢套上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第一无线传输单元、微处理器、第二无线传输单元、PC机;
该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第一无线传输单元分别与该微处理器电性连接,该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与该第一无线传输单元电性连接,该第二无线传输单元与该PC机电性连接,该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和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湿度数据经该第一无线传输单元传输至该第二无线传输单元。
所述温度传感器为微型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为微型湿度传感器。
所述微型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微型湿度传感器设于一传感器板上,该传感器板嵌套于所述残肢套内。
所述微型温度传感器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微型湿度传感器设置有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残肢套上镶嵌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可实时感测人体界面与假肢接受腔之间的温湿度分布情况,以及人体活动过程中该接触部位温湿度的变化情况,为调整假肢舒适度提供了依据,且使用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假肢接受腔与人体界面的温湿度测量装置,包括镶嵌于残肢套1上的温度传感器2和湿度传感器3、第一无线传输单元4、微处理器5、第二无线传输单元6、PC机7。其中,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3、第一无线传输单元4分别与微处理器5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3与第一无线传输单元4电性连接,第二无线传输单元6与PC机7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2采集的温度数据和湿度传感器3采集的湿度数据经第一无线传输单元4传输至第二无线传输单元6,该温度数据和和湿度数据经PC机7处理后显示于PC机7的显示器上。
为测量人体残肢与接受腔之间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分布情况,本实用新型可在残肢套1内嵌套一传感器板,并在该传感器板上设置均匀分布的二十个微型温度传感器,该二十个微型温度传感器通过连接线连接至第一无线传输单元4;由于残肢套1内湿度的分布变化不大,所以传感器板上设置一个微型湿度传感器即可,该微型湿度传感器同样通过连接线连接至第一无线传输单元4。由二十个微型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和由一个微型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湿度数据经第一无线传输单元4传输至第二无线传输单元6,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经PC机7内装有的软件处理后,将二十点温度值和一点湿度值以曲线形式显示于显示器上。
于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
1)微型温度传感器:
温度测量范围:0℃-50℃;温度测量精度:小于±0.5℃;
2)微型湿度传感器:
湿度测量精度:±5%RH;
3)第一无线传输单元:
二十路温度输入,即插即拔;
4)连接线:
长度大于1m,直径小于2mm;
5)传感器板:
传感器板外部裹胶。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镶嵌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残肢套套接于残肢部位,然后在残肢套上套接好假肢接受腔,检查连接线正常连接后,将第一无线传输单元固定于使用者腰部即可,使用极为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未经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05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