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转炉出钢口与平台之间连接的过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1807.2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5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路建强;程保保;王志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刘同恩 |
地址: | 15512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转炉 出钢口 平台 之间 连接 过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出钢口与平台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更换转炉出钢口时需要使用合金叉车前面的铲斗作为连接平台与出钢口之间的桥梁,由于转炉出钢口与平台间的距离为1.5m,而合金叉车铲斗的长度仅有1.0m,在更换出钢口时,虽有合金叉车铲斗作为出钢口与平台连接的桥梁,但仍有0.5m的空隙,并且平台距地面高度为8.3m,操作人员站在叉车斗里作业时,存在不安全因素,即安全系数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转炉出钢口与平台之间利用铲斗作为过桥,铲车的铲斗长度仅有1m,导致转炉出钢口与平台之间有0.5m的间隙,给操作人员带来不安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转炉出钢口与平台之间连接的过桥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顶棚、两个纵框架、两个槽型杆、数个横梁、数个竖梁,两个纵框架相互平行设置,数个横梁横向均布设置在两个纵框架之间的底部,每个横梁的两端与其对应的纵框架之间固定连接,每个纵框架内竖直均布设置数个竖梁,且每个竖梁的两端与其对应的纵框架固定连接,顶棚设置在两个纵框架的顶端,两个槽型杆平行且横向设置在两个纵框架底部的一端,槽型杆的两端与其对应的纵框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包含以下有益效果:一、利用叉车的叉子将本实用新型置于转炉出钢口与平台之间,使得转炉出钢口与平台之间形成通道且无间隙,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二、本实用新型可满足两个操作人员在该装置上作业。三、利用本实用新型更换转炉出钢口的时间缩短为40分钟,比原来节省了30分钟。四、在出钢口更换完毕后,叉车快速将本实用新型撤离工作场所,不会对下道工序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顶棚1、两个纵框架2、两个槽型杆3、数个横梁4、数个竖梁5,所述两个纵框架2相互平行设置,数个横梁4横向均布设置在两个纵框架2之间的底部,每个横梁4的两端与其对应的纵框架2之间固定连接(焊接),每个纵框架2内竖直均布设置数个竖梁5,且每个竖梁5的两端与其对应的纵框架2固定连接(焊接),所述顶棚1设置在两个纵框架2的顶端,顶棚1可以阻挡转炉烟道上面落下的灰渣砸到操作人员,所述两个槽型杆3平行且横向设置在两个纵框架2底部的一端,槽型杆3的两端与其对应的纵框架2固定连接(焊接),本装置的两个槽型杆3、数个横梁4、数个竖梁5为钢材质。使用时,合金叉车前端的叉子6一直叉在槽型杆3与横梁4之间的间隙中,使过桥装置置于转炉出钢口和平台之间并形成通道,在出钢口更换完毕后,叉车快速将过桥装置撤离工作场所。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两个槽型杆3之间的间距t为450mm~550mm。这样设计,使得叉子6能够稳固的铲起过桥装置。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两个槽型杆3之间的间距t为500mm。这样设计,使得叉子6能够稳固的铲起过桥装置。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每个纵框架2的长度L为1800mm~2000mm,每个纵框架2的高度H为1800mm~2000mm,两个纵框架2之间的宽度B为1700mm~1800mm。这样设计,使得过桥装置连通转炉出钢口与平台,并且能满足两个操作人员在过桥装置上作业。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每个纵框架2的长度L为2000mm,每个纵框架2的高度H为2000mm,两个纵框架2之间的宽度B为1700mm。这样设计,使得过桥装置连通转炉出钢口与平台,并且能满足两个操作人员在过桥装置上作业。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每个纵框架2的材质选用45#钢。这种材质耐热、防腐。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18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煤气双预热辐射管二次预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灯壳的LED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