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用型电凝镊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3867.8 | 申请日: | 201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0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叶雷;周健;王汉文;刘斌;刘灏;李亚周;邓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润泽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0042***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易用型电凝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电流通过待加热组织的方式向人体传递非机械式能量的外科器械。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凝镊依次包括镊尖、绝缘镊杆和电极座,电极座后部的插头通过导线与外部的主机相连。电凝镊的镊尖向病灶组织组织提供高频电能,使镊尖两端之间的蛋白质脱水而凝固,达到止血的目的。由于它的作用范围只限于两个镊尖之间,因此对相邻组织的损伤程度和影响范围很小,相当安全。
在使用时,电凝镊的镊尖将血管成功粘结后,由于两个镊尖之间的阻抗变小,使得两个镊尖相互放电,表示粘结成功。但是,使用者此时并不知道是否成功,需要进行人为的判断,造成使用不便。
同时,在使用电凝镊进行止血时,在止血部位往往具有流出的血液,手术室虽然具有吸引机,但是吸引的管道往往比较粗,不能直接用于对止血部位的血污的清除。这就造成需要医生在血液中使用电凝镊进行止血,这种操作由于看不清楚是哪根是需要止血的血管,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对电凝镊镊尖的击穿情况进行提醒,并具有吸引功能的易用型电凝镊电凝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凝镊,包括镊尖、具有绝缘层的镊杆和镊杆后部的电极座,电极座上具有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座内设置提醒芯片,两个镊尖之间相互放电时,提醒芯片指示提醒装置发出提醒信号,所述镊杆上具有吸引通道,吸引通道的入口位于镊尖部位。
所述提醒装置为声音提醒装置和光学提醒装置。
所述声音提醒装置为蜂鸣器或喇叭。
所述光学提醒装置为发光二极管。
所述提醒芯片内部还具有计数模块,对镊尖的击穿放电次数进行记录。
所述吸引通道的入口位于镊尖的外侧。
所述吸引通道内埋于镊杆内,吸引通道的出口设置有插接口。
所述吸引通道为外置式,吸引通道与镊杆固定连接,吸引通道的出口设置有插接口。
该实用新型通过检测击穿两个镊尖之间击穿的情况,并发生声光报警,以达到提醒使用者的目的,同时对其进行计数。当达到规定次数时,提醒使用者主动更换电凝镊,避免了手术中血管粘连情况的发生。在镊杆上设置的吸引通道,通道的入口位于镊尖部位,需要清除积血的时候打开手术室的吸引机即可,大大方便了医生的止血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
一种电凝镊,包括镊尖1、具有绝缘层的镊杆2和镊杆2后部的电极座3,电极座3上具有插头4,所述电极座3内设置有提醒芯片,两个镊尖之间击穿放电时,设置在镊杆上的提醒装置发出提醒信号。在此实施例中,提醒装置为一个发光二极管6。
在一个镊杆2内侧的后部具有一个孔洞5,孔洞内设置有发光二极管6,孔洞的出口设置有与孔洞密封的透明玻璃,发光二极管6通过埋在镊杆内的导线连接至电极座。
当两个镊尖之间进行击穿放电时,提醒芯片检测到此种情况后,发生信号使得发光二级光显示发光,提醒使用者成功击穿。
当然,在实际使用中,还可以将发光二极管换为蜂鸣器,当进行击穿放电时,蜂鸣器响起。
作为又一个优化,可以在提醒芯片中设置一个计数模块,对电凝镊的击穿次数进行记录。
计数的数值存放在存储器内,当电凝镊与配套的主机连接时,通过插头将信息传递给主机并在主机的界面上显示相应的次数,提醒使用者是否需要更换电凝镊。
镊尖1和镊杆2的内部设置有吸引通道7,其中吸引通道7的入口位于镊尖的外侧,出口位于电极座3上,并具有与医院吸引管相配的插接口。
使用时,如果需要对止血部位的出血进行清除,将医院吸引管插到插接口上,打开吸引机即可。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吸引通道为外置式,通过绝缘层固定于镊杆和镊尖的一侧,此种方式不用在镊子的本体上进行钻孔的工作,比较容易实现,成本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润泽医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润泽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38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