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90°相移DC/AC双路变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7327.7 | 申请日: | 201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7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曹萍萍;徐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水七四九电子有限公司;天水华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537 | 分类号: | H02M7/537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田玉兰 |
地址: | 741000***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90 相移 dc ac 变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90°相移DC/AC双路变换器,特别是一种小型高精度高稳定性的90°相移DC/AC双路变换器。
背景技术
90°相移DC/AC双路变换器电路作为两相激磁驱动电路,适用于惯性平台电源系统以及高精度、高稳定、高可靠小型化电源系统。和同类型的数字变换器相比,具有精度高的特点,是我国在数字集成电路发展的重要课题。而且常见的90°相移DC/AC双路变换器电路多采用PCB版生产,集成电路多为塑封产品或陶瓷封装的产品,电阻、电容、集成电路多为直插或贴片器件,不仅体积较大,并且工作温度范围窄,很多都达不到要求。在某些特殊场合下,这种常规的90°相移DC/AC双路变换器模块根本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点, 提供一种小型高精度高稳定性的90°相移DC/AC双路变换器。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90°相移DC/AC双路变换器,包括:信号源、分频器、移相电路、整形电路、功率扩展电路;电路的信号源为正弦波,信号经过分频器产生相应频率的信号,再经过移相电路产生相位差为90°的两路正弦波信号,而后经过整形电路将两路正弦波信号变为两路方波信号,最后经过功率扩展使两路方波信号具有功率驱动能力。
优选的,所述信号源是由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和第一晶振Z1组成;第六电容C6的一端接第一晶振Z1,另一端接公共地GND,第七电容C7接第一晶振Z1的另一端,另一端接公共地GND;所述分频器是由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二进制计数器N1组成的;二进制计数器N1的16管脚接正电源VCC,8、12管脚接公共地GND,11管脚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信号源部分的第一晶振Z1的一端,10管脚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和所述信号源部分的第一晶振Z1的另一端,输出管脚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公共地GND;所述移相电路是由双D触发器N2、第三电阻R3和第一电容C1组成;双D触发器N2的14脚接正电源VCC, 6、7、8管脚接公共地GND,3、11管脚接所述分频器部分的二进制计数器N1的输出管脚,5、12管脚接在一起,4、10管脚接第三电阻R3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公共地GND,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正电源VCC;所述整形电路是由第三集成电路N3、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组成;第二电容C2的一端接所述移相电路的双D触发器N2的13管脚,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三集成电路N3的2管脚和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第三集成电路N3的1管脚,第三电容C3的一端接所述移相电路的双D触发器N2的1、9管脚,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第三集成电路N3的6管脚和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第三集成电路N3的7管脚,第三集成电路N3的3管脚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公共地GND, 第三集成电路N3的5管脚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公共地GND, 第三集成电路N3的8管脚接正电源VCC, 第三集成电路N3的4管脚接负电源VEE;所述功率扩展电路是由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第一场效应管T1、第二场效应管T2、第三场效应管T3、第四场效应管T4、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组成;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接所述整形电路的第三集成电路N3的1管脚和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和第一场效应管T1的栅极,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正电源VCC, 第一场效应管T1的源极接正电源VCC, 第一场效应管T1的漏极接A相输出端和第五二极管D5正极,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接正电源VCC, 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和第二场效应管T2的栅极,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接负电源VEE, 第二场效应管T2的源极接负电源VEE, 第二场效应管T2的漏极接A相输出端和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接负电源VEE, 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接所述整形电路的第三集成电路N3的7管脚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接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和第三场效应管T3的栅极,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接正电源VCC, 第三场效应管T3的源极接正电源VCC, 第三场效应管T3的漏极接B相输出端和第七二极管D7正极,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接正电源VCC, 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接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和第四场效应管T4的栅极,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接负电源VEE, 第四场效应管T4的源极接负电源VEE, 第四场效应管T4的漏极接B相输出端和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接负电源VEE, 第四电容C4的一端接正电源VCC, 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公共地GND,第五电容C5的一端接负电源VEE, 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公共地GN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水七四九电子有限公司;天水华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水七四九电子有限公司;天水华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73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内置消声器
- 下一篇:发动机油雾分离器外壳定位孔内的冷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