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压装置以及电解槽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9043.1 | 申请日: | 201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6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亮;徐道斌;张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邵武市永晶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B15/00 | 分类号: | C25B15/00;C25B15/08;C25B9/00;C25D21/04;F04F5/1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4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以及 电解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解槽阴极腔的负压装置以及电解槽。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电解槽阴极腔的负压装置,如图1所示,其装置主要为一台离心通风机,A区是电机基础,B区是进风口和排风口的基础,此离心通风机长5.0米,宽3.3米,高4.5米,电机功率为75Kw。此离心通风机原有两种用途,一种用途为电解厂房的强制通风,第二种就是作为电解槽阴极腔的负压装置。后来的实践过程证明,由于其它因素的影响,导致第一种用途无法实现,于是此离心通风机仅用作电解槽阴极腔的负压装置。此法存在以下缺陷:
1、投资成本高,大材小用。此离心通风机价格为5万元左右,运行时可达到极强的负压,而电解槽阴极腔的负压要求是微负压(-10Pa~-100Pa左右)。
2、工艺控制困难。因为此设备与工艺要求相差太大,所以造成工艺控制的困难,为了解决此困难,需增加若干个球阀。
3、运行成本高。此离心通风机电机功率为75Kw,年运行费用约35.6万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均衡微负压的电解槽阴极腔负压装置,进而能在投资成本低的情况下达到工艺控制顺利和降低运行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负压装置,包括进风筒、轴流风机、缩口管、排风直管以及排风筒,所述进风筒、轴流风机、缩口管、排风直管以及排风筒顺次连接;所述缩口管以及排风直管通过密封室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室设有一阴极腔气体进口。
具体的,所述阴极腔气体进口设置于密封室的底部。
在某种改进技术方案中,连接缩口管与排风直管的密封室的长度为20~30mm。
在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中,所述缩口管为下缩管与上提管的连接体,所述下缩管向下倾斜度为10°,上提管向上倾斜度为6°,所述下缩管一端连接所述轴流风机,上提管一端连接所述密封室。
进一步的,所述轴流风机为LXGD4.5-2型的轴流风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解槽,包括槽体、阳极装置和阴极装置,所述槽体内装有电解液,所述阴极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负压装置以及一阴极腔,所述阴极腔设有气体出气口,所述气体出气口连接密封室的气体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负压装置,利用了水力喷射泵的工作原理,所述负压装置与水利喷射泵不同的地方是一定压力的气流代替了一定压力的水流,利用一定压力的气流通过对称均布成一定倾斜度的喷嘴喷出,聚合在一个焦点上,由于喷射水流速较高,于是周围形成负压使得室内产生真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离心通风机的基础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负压装置的正面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负压装置的缩口管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进风筒1 轴流风机2 缩口管3 下缩管前端31 上提管后端32
排风直管4 密封室5 气体进口6 排风筒7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2,图中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负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负压装置包括进风筒1、轴流风机2、缩口管3、排风直管4以及排风筒7,所述进风筒1、轴流风机2、缩口管3、排风直管4以及排风筒7顺次连接;所述缩口管3以及排风直管4通过密封室5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室5设有一阴极腔气体进口6。所述进风筒1、缩口管3、排风直管4均与轴流风机2在同一水平线上,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在进风筒1、缩口管3、排风直管4等设备下部做支撑。为了方便所述密封室5与阴极腔连接,在某种改进技术方案中,所述阴极腔气体进口6设置于密封室5的底部。该气体进口6还可以设置于密封室5的其他位置,在本技术方案中仅以底部给予说明。
在某种改进技术方案中,连接缩口管3与排风直管4的密封室5的长度为20~30mm。即排风直管4与缩口管3的距离设定为20~30mm之间是一个最佳的距离。采用20mm是最佳的原因,一旦超过或小于这段距离,则负压的产生量将不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邵武市永晶化工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邵武市永晶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90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CB电镀自动加液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解电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