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铆眼机用扣眼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79093.X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0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赵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素文 |
主分类号: | A44B13/00 | 分类号: | A44B13/0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张瑜生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铆眼机用 扣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冲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铆眼机用扣眼,应用于在大幅面广告画或篷布等的周边自动铆制金属扣眼。
背景技术
传统的,在大幅面广告画或篷布的周边铆制金属眼扣的方法为:先用专用冲头在广告画、布或尼龙等需铆眼的产品上打个孔,接着把扣眼放入广告画或布等的下面并从孔内穿出,再把压片套在扣眼上,然后用锤子或另一专用冲头把扣眼铆在广告画或布等上,这一系列动作均由手工操作完成,既烦琐又费时费力,而且铆制的扣眼松紧不一,缺损较多,质量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人们设计了自动扣眼机,或称为铆眼机;如中国专利号为201110107111.9公开的一种便携式扣眼机以及中国专利号为200720142699.0公开的电磁式铆眼机;现有铆眼机上所用的眼扣依然采用传统手工铆接时所用的眼扣,其结构为:包括圆柱形薄壁扣体,圆柱形薄壁扣体一端端面带有向外的圆环边,另一端为与压片铆合的铆合端;这样结构下铆合端的端口为与扣体壁厚相同,即其形成钝口,对广告画及篷布等的剪切力不够,在铆合时,容易造成对广告画及篷布等的剪切不彻底,引起1)扣眼和布面结构不紧固,受拉力时容易脱离布边;2)扣眼的铆合端的翻边处破口多,或移位,造成铆合后扣眼不美观以及容易割坏拉绳。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通过提高铆眼机的冲压力,以提高剪切力,但实际应用效果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铆眼机用扣眼,对广告画或篷布等剪切快速彻底,使铆合后的扣眼牢固以及平整美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铆眼机用扣眼,包括圆柱形薄壁扣体,圆柱形薄壁扣体一端端面带有向外的圆环边,另一端为与压片铆接配合的铆合端,所述的铆合端端面沿圆周设有剪切口。
所述剪切口的外圆周面为弧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扣眼采用剪切口设置,具有穿透力强,压力小优点,剪切口能快速彻底的将广告画及篷布切除形成固定孔,便于冲压头对圆柱形薄壁扣体作用,并外翻与压片铆合,铆合后的扣眼牢固以及平整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圆环边上形成环绕圆柱形薄壁扣体设置的环形定位槽,环形定位槽位于圆环边朝向圆柱形薄壁扣体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是扣眼与压片的定位准确可靠,进一步确保铆合牢固以及平整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圆环边相对于形成环形定位槽一侧的另一侧形成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与圆柱形薄壁扣体内孔弧面衔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凸起对圆环边其加强作用,并且使扣眼美观,以及使圆柱形薄壁扣体内孔与圆环边的衔接平滑,避免割坏拉绳。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铆眼机用扣眼的立体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铆眼机用扣眼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附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铆眼机用扣眼,包括圆柱形薄壁扣体1;圆柱形薄壁扣体1一端端面带有向外的圆环边2,另一端为与压片铆接配合的铆合端,所述的铆合端端面沿圆周设有剪切口10;所述剪切口10的外圆周面为弧形面,本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将铆合端端口的外圆周面挤压变薄形成剪切口10;当然剪切口10也可为外圆周面为斜面设置或采用内圆周面挤压变薄形成,但上述结构设置下存在加工不便以及剪切效果差的缺点,故本实用新型优先采用弧形面设置。
为进一步保证扣眼铆合后牢固,所述的圆环边2上形成环绕圆柱形薄壁扣体1设置环形定位槽20,环形定位槽20位于圆环边2朝向圆柱形薄壁扣体1一侧;所述的圆环边2相对于形成环形定位槽20一侧的另一侧形成环形凸起21,环形凸起21与圆柱形薄壁扣体1的内孔壁采用弧面衔接。本具体实施例中,通过挤压圆环边2朝向圆柱形薄壁扣体1一侧,圆环边2的壁朝背离圆柱形薄壁扣体1的一侧凸起变形,这样形成环形定位槽20以及环形凸起21,这样加工方便且加工后,扣眼不仅具有美观,同时增加了扣眼的机械强度,使扣眼更加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素文,未经赵素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790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