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线缆包带机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0945.7 | 申请日: | 201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9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郑军;于国庆;贾利宾;吴友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26 | 分类号: | H01B13/26;H01B13/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郭伟刚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线缆 包带机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线缆包带机的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线缆行业,尤其是在电线电缆行业中,在使用线缆包带机(诸如卧式线缆包带机)(以下简称为包带机)时,首先将线缆(诸如芯线和地线)平行放置,然后用具有屏蔽性包带对平行线缆绕包。绕包过程中,线缆不得损伤、错位、扭曲、反折、露包,这样才能确保绕包后的线材表面光滑、平整。如出现上述的损伤、错位、扭曲、反折、露包中的一种或多种情况,将影响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原因在于,在绕包过程中,包带会使线材产生离心力,对线材结构尺寸产生一系列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线缆在进入包带机进行绕包之前能否处于良好的平行状态,对绕包效果有直接影响。然而,在现有包带机的使用过程中,线缆在进入包带机之前通过人工排成平行状态,由操作人员通过目测确定线缆之间是否彼此平行,因此在操作过程中,线缆之间并没有处于精准的平行状态,由此造成线缆在包带机中的绕包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在线缆进入包带机之前确保线缆彼此之间完全平行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线缆包带机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用于线缆包带机的模具,用于将至少两根线缆平行引入线缆包带机,所述模具包括过线件和转接管,其中,
所述过线件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通过所述线缆的过线孔,所述过线孔的轴线彼此相互平行;
所述转接管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线缆的管腔,所述转接管的一端与所述过线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线缆包带机的入线口连接。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包带机的模具中,所述过线孔包括用于同时通过两根芯线的芯线孔和用于通过一根地线的地线孔。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包带机的模具中,所述芯线孔的截面为长方形,所述地线孔设置在所述长方形的一条长边的一侧。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包带机的模具中,在所述长方形的另一条长边的一侧还设有用于通过地线的备用地线孔。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包带机的模具中,所述过线件包括壳体和嵌设在所述壳体内的内芯,所述过线孔设置在所述内芯上。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包带机的模具中,所述壳体为圆柱形壳体,所述转接管为与所述壳体配合的圆管。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包带机的模具中,所述壳体为不锈钢壳体,所述内芯为钨钢内芯。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包带机的模具中,所述过线件与所述转接管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通过线缆的过线孔,且过线孔的轴线彼此平行,从而确保线缆在通过过线孔后彼此平行;另外,彼此平行的线缆通过封闭的转接管的管腔进入包带机,避免了外界环境的影响,进一步确保线缆彼此之间的平行状态。由于在进入包带机之前能确保线缆彼此平行,因此通过包带机绕包后的线材外观光滑,包带表面不起皱,且平直,防止麻花状情况的发生,电气性能优良。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线缆包带机的模具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用于线缆包带机的模具(以下简称为模具)可将至少两根线缆平行引入线缆包带机(以下简称为包带机)中。具体而言,模具包括过线件和转接管,其中,过线件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通过线缆的过线孔,过线孔的轴线彼此相互平行;转接管具有用于容纳线缆的管腔,转接管的一端与过线件连接,另一端与线缆包带机的入线口连接。
操作中,待绕包的线缆首先穿过过线孔,由于过线孔的轴线彼此相互平行,因此可以有效确保穿过过线孔的线缆是平行的。随后,这些线缆通过转接管的管腔后进入包带机。由于线缆是通过封闭的管腔进入包带机,而不是直接从外界进入包带机,因此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小,从而进一步有效确保线缆平行进入包带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09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