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易脱的连接器组合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2163.7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2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洪培樵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立信杰(东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3/639;H01R24/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曾海艳 |
地址: | 11492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连接器;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具有易脱结构的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习用的电连接器组合包含电源插头与电源插座等两连接器。两连接器可藉由端子及/或绝缘座体之间的摩擦力或是螺栓与螺帽、卡勾与卡槽等固定件,来保持连接的状态。一般的电子产品,以笔记型计算机为例,其设有电源插座,系与带线的电源适配器的电源插头电性连接而藉以供电(充电)。然而,若电源适配器的电源插头与笔记型计算机的电源插座于连接的状态下,不慎踢绊到电源适配器的电缆线的情况时,不经意的外力可能拉扯笔记型计算机掉落,造成损害。
举例而言,电源插头与电源插座的绝缘座体可分别形成有凸凹结构,端子则搭配凸凹结构的互补与接合而连接;凸结构为长方体,凹结构形成对应的长方体空间。也就是说,凸结构的外壁与凹结构的内壁习知平行于电源插头与电源插座的插接方向。当凸结构离开凹结构移动时,除了外壁与内壁之间产生与该插接方向平行且反向的摩擦力外,长方体凸凹结构也会在结构上相干涉,而阻碍凸结构的脱离;此时,电缆线将因此无法顺利脱离笔记型计算机,却随之拉动或拉扯笔记型计算机掉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脱的连接器组合,可轻易且快速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易脱的连接器组合包含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含第一绝缘本体与多个第一端子;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端面及突出第一端面的连结凸部;连结凸部的一侧形成至少一外导面,该外导面与第一端面相接,且外导面延伸离开第一端面同时朝连结凸部的中心倾斜;该些第一端子则设置于第一绝缘本体,分别具有柱状的第一接触部,且该些第一接触部至少部分突出于第一端面;第二连接器包含第二绝缘本体与多个第二端子;第二绝缘本体具有对应第一端面的第 二端面,以及自第二端面凹入第二连接器内的连结凹部;连结凹部对应连结凸部,具有开口,并形成对应外导面的内导面;内导面与第二端面相接,且延伸离开第二端面同时朝连结凹部的中心倾斜;该些第二端子则设置于第二绝缘本体且排列于连结凹部内,分别对应该些第一端子;第一连接器藉由连结凸部与连结凹部的配合导引可拆卸地插接于第二连接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端子包含第二焊接部以及第二接触部。第二接触部连接至第二焊接部,且具有二弹性臂从第二焊接部朝连结凹部的开口延伸且至少部分伸入连结凹部,并于远离第二焊接部的一端分别形成一突起,该二突起相对向并于其间形成插入口。当第一连接器插接于第二连接器时,插入口的该二突起摩擦接触于第一接触部。
本实用新型的易脱的连接器组合包含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含第一绝缘本体与多个第一端子;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端面及突出第一端面的连结凸部;连结凸部的一侧形成至少一外导面,该外导面与第一端面相接,且外导面延伸离开第一端面同时朝连结凸部的中心倾斜;该些第一端子则设置于第一绝缘本体,分别具有柱状的第一接触部,且该些第一接触部至少部分突出于第一端面;第二连接器包含第二绝缘本体与多个第二端子;第二绝缘本体具有对应第一端面的第二端面,以及自第二端面凹入第二连接器内的连结凹部;连结凹部对应连结凸部,具有开口,并形成对应外导面的内导面;内导面与第二端面相接,且延伸离开第二端面同时朝连结凹部的中心倾斜;该些第二端子则设置于第二绝缘本体且排列于连结凹部内,分别对应该些第一端子;该第二端子包含:一第二焊接部;以及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连接至该第二焊接部且具有二弹性臂,从该第二焊接部朝该连结凹部的该开口延伸且部分伸入该连结凹部,并于远离该第二焊接部的一端分别形成一突起,该二突起相对向并于其间形成一插入口;第一连接器藉由连结凸部与连结凹部的配合导引可拆卸地插接于第二连接器,且该插入口的该二突起摩擦接触于该第一接触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连结凸部的形状与该连结凹部的形状实质上互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外导面与该端面相夹有第一角度,该内导面与该第二端面相夹有第二角度;该第一角度为钝角,该第二角度介于180度与270 度之间,且与该第一角度之和小于等于360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连结凸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至少一外导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连结凸部的垂直该第一端面的剖面为梯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二突起于相对向的一侧形成一引导面,该引导面依该第一端子插入该第二端子的方向,从该二弹性臂相背的一侧向相对的一侧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立信杰(东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立信杰(东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21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