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创椎弓根截骨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3406.9 | 申请日: | 201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9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郑圣鼐;姚庆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圣鼐;姚庆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11 | 分类号: | A61B17/3211;A61B17/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6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创椎弓根截骨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微创椎弓根截骨刀,属医用手术器械。可以用于需要进行椎弓根截骨的全椎体切除术、人工椎体置换术等手术。
背景技术:
脊柱外科的多项新的重大手术均需要对椎弓根进行截骨,包括经后路的全椎体切除术、人工椎体置换术等手术方式。这些手术在临床推广的逐渐推广的数年来,如何达到方便安全的椎弓根截骨刀是手术的关键点。
目前较多的学者主张采用线锯椎弓根截骨的方式,将神经根牵开,脊神经保护后,经过软套筒的牵引,环绕椎弓根拉出软管,将线锯由套筒内穿过,持续往返拉动线锯,完成椎弓根截骨。
但这种方式带来的缺点是:1.较为繁琐的脊神经及神经根保护,对于线锯切开法而言,椎弓根截骨的同时面临后方脊神经及神经根保护的问题,无论是将神经牵开、分布线锯法、神经保护器等方法均会导致手术复杂化,增加手术操作的同时也提升了手术风险、延长了手术时间;2.椎弓根截骨不可控,线锯手感较差,在用线锯切开椎弓根时,往往需要医生较长时间的反复牵拉线锯,方能达到椎弓根截骨。
可见,开发出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手术操作方便,对人体创伤小的椎弓根截骨装置对全椎体切除术、人工椎体置换术等手术的开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线锯切开法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手术操作方便,对人体创伤小,低成本的椎弓根截骨工具-“微创椎弓根截骨刀”,用于术中椎间盘的切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结构上:本发明是采用带手持柄的内刃截骨刀结构,其特点是:截骨刀分为刀头部、延长柄部、手持柄部,刀头部包括斜向角度带内刃的刀刃部、刀刃基座,刀刃部可以进行椎弓根截骨,刀刃部与刀刃基座相比带有一定的斜向角度,可分别斜向插入解剖空间进行操作,这样对空间大小要求大大降低,可以避免传统截骨刀刀片必须整体进入解剖空间方能截骨的缺点,同时斜向角度可以保证刀刃部在胸椎后路截骨时,通过经上下叠瓦状覆盖的椎板间隙进入,达到椎弓根进行截骨,减小了手术的创伤,方便了手术操作,而且对于神经保护的要求低于线锯截骨法。
(二)刀刃部的刀尖为无尖角的弧形避免了对周围结构的损伤,而内刃的形态与椎弓根的外轮廓匹配,可以方便的进行截骨操作。
(三)手持柄末端为敲击平台,方便进行敲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计一种新型的微创椎弓根截骨刀,其占用较小的解剖空间,可以经上下叠瓦状覆盖的椎板间隙进入,减小脊神经及神经根损伤的风险,同时其操作简单,适用于全椎体切除术、人工椎体置换术等手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三维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顶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刀刃部放大后顶视图。
图5为本发明椎弓根截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5中,1是刀刃部,2是延长柄,3是手持柄,1-3各部均为椎弓根截骨刀的组成部分。
4、5是刀刃部两个无尖角的刀尖部,6为与椎弓根解剖匹配的内刃,7为刀刃基座,8为敲击平台,9为待截骨的椎弓根。
手术时可以医师可将椎弓根截骨刀1放置到需要截骨的椎弓根部位,然后将刀刃部卡在椎弓根上夹持稳定,向经手持柄的尾部敲击截骨;或者可将刀刃部通过上下叠瓦状覆盖的椎板间隙进入,卡在椎弓根上进行截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圣鼐;姚庆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未经郑圣鼐;姚庆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34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升降装置、病床以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 下一篇:一种膨宫液计量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