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节能水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3593.0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1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清华;甘守家;赵永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A47J27/022;A47J36/2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王伟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节能 水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水器具,尤其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烧水壶。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家用热水壶有两种,一种是电热水壶,其体积小,功率大,加热速度快,具有省时、美观、便捷、安全等特点;但是其保温功能、及安全性比较差。另一种是通过燃气灶、电磁炉等加热的烧水壶,由于其体积大,加热速度慢;一般多采用平板底面、单层设计,受热面积小且热量利用率低,浪费能源。为了提高水壶热利用效率,许多人对水壶进行了改进,比如在水壶底部穿插多根导热盘管以增强热传递效率,该结构使热利用率得到提高,但是盘管加热的热水壶结构复杂,生产难度大,生产成本高,难以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高效节能水壶,该水壶不仅能有效降低壶身热量的散发,而且提高了热传递效率和热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方案:
高效节能水壶,包括水壶本体,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水壶本体的壶身为内外双层结构,夹层中填充有高性能蓄热材料;壶底内壁上均匀排布有多个垂直向上延伸的用于传导热量的内凸式肋片。
本实用新型结构特点还在于:
所述壶底为增大受热面积的内凹结构。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凹式壶底,可以增大受热面积,充分吸收利用热量,采用双层壶身,能有效降低壶身热量的散发;夹层中填充有高性能蓄热材料,水壶加热时能迅速吸收从壶壁散发的热量,并将热量收集起来,可以保温;当水壶内的水达到一定温度的时候,停止加热,可利用蓄热层余热继续加热,将水烧开;壶底内壁上均匀排布有多个垂直向上延伸的用于传导热量的内凸式肋片,便于壶底部热量向上传递,提供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1内层、2外层、3夹层、4壶底、5内凸式肋片。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壶身为双层保温结构,内层1和外层2使用不锈钢材料,夹层中填充有高性能蓄热材料,水壶加热时,夹层能迅速吸收从壶壁散发出来的热量,并将热量收集起来;当水壶内的水达到一定温度的时候,停止加热,可利用蓄热层余热继续加热,将水烧开。为了增大壶底部的受热面积,壶底4设置为向上内凹结构,壶底内壁上均匀排布有多个垂直向上延伸的用于传导热量的内凸式肋片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35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薄板在粉尘环境下的疲劳试验装置
- 下一篇:血液检测用血液震荡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