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软粘土地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5156.2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7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俞缙;蔡燕燕;陈旭;陈荣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08 | 分类号: | E02D3/0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车世伟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粘土 地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粘土地基。
背景技术
在建筑学中地基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上层建筑是否牢固地基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已经从国外引进了许多地基处理方法,如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深层搅拌法、砂石桩法、土或灰土挤密桩法,这些处理方法可以使地基比较坚固。
其中,砂石桩法是软粘土地基最为常见的处理方法,砂石桩法就是在振动机的振动作用下,把套管打入规定的设计深度,夯管入土后,挤密了套管周围土体,然后投入砂石,再排砂石于土中,振动密实成桩,多次循环后就成为砂石桩。此砂石桩在处理软粘土地基时,一定间距的砂石桩和软粘土可共同构成软粘土复合地基,该软粘土复合地基中的散体砂石依靠桩周土的环箍作用成桩以承受竖向荷载,软粘土依靠砂石桩的排水作用来加快固结以完成剩余沉降,从而改善软粘土地基的稳定性。但是,传统砂石桩处理方法具有对软粘土地基强度提高有限,排水固结速度相对较慢的缺点,因此传统砂石桩对软粘土地基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及不足之处。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人针对传统砂石桩法对软粘土地基处理的缺陷进行了深入研究,遂由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软粘土地基,其可克服传统砂石桩对软粘土地基进行处理时强度提高有限,排水固结速度慢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复合软粘土地基,包括软粘土地基本体和若干根砂石桩本体,各砂石桩本体分别间隔竖立于软粘土地基本体内,上述砂石桩本体内竖立有沿上述砂石桩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透水桩体,上述透水桩体为其内填充有可吸收水分并发生膨胀的吸水膨胀性填充物的透水袋体。
上述吸水膨胀性填充物为生石灰填充物。
上述砂石桩本体的壁厚不小于20cm。
上述透水袋体为透水土工袋。
上述软粘土地基本体与上层建筑相接触的接触面上铺设有砂石褥垫层。
上述砂石褥垫层的厚度为40~60c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软粘土地基,由于砂石桩本体内竖立有沿砂石桩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透水桩体,这样利用此透水桩体可与砂石桩本体及桩间软粘土共同承担竖向荷载并将其传递至软粘土地基本体下方的硬土层,从而提高了地基整体的承载力和抗剪能力;同时,透水桩体为其内填充有可吸收水分并发生膨胀的吸水膨胀性填充物的透水袋体,则桩间软粘土中的水分可经砂石桩本体顺利渗透至透水桩体内,并被吸水膨胀性填充物吸收,吸水膨胀性填充物发生膨胀可挤密桩间软粘土,从而大大提高软粘土地基的整体强度,克服传统砂石桩处理方法对软粘土地基强度提高有限的缺陷,并加快了排水固结速度,提前完成剩余沉降。由于吸水膨胀性填充物为生石灰填充物,这样,生石灰填充物除了具有吸水膨胀的特性外,还可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放热脱水可使桩间软粘土中的超静水压被迅速消散,从而使桩间软粘土的强度被迅速提高,进而使软粘土地基的整体强度可被再一次提高。又由于软粘土地基本体与上层建筑相接触的接触面上铺设有砂石褥垫层,此砂石褥垫层可形成一良好的水平排水通道,这样通过砂石褥垫层与砂石桩本体的配合,使软粘土地基具有水平排水通道和竖向排水通道,从而可进一步加快软粘土地基的排水固结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砂石桩本体与透水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软粘土地基本体 1 砂石桩本体 2
透水桩体 3 上层建筑 4
砂石褥垫层 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软粘土地基,包括软粘土地基本体1和若干根砂石桩本体2,该软粘土地基本体1为深厚饱和软粘土地基,各砂石桩本体2分别间隔竖立于软粘土地基本体1内,且各砂石桩本体2的壁厚不小于20cm,各砂石桩本体2内均竖立有沿砂石桩本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透水桩体3,此透水桩体3为其内填充有可吸收水分并发生膨胀的吸水膨胀性填充物的透水袋体,此吸水膨胀性填充物为生石灰填充物,该透水袋体为透水土工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51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承台止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浅水井筒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