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废硫酸高温裂解制硫酸的空气预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6557.X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5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江碧清;魏兰;杭德森;李皓瑜;张雪杰;张成昆;吴英来;罗娟;徐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3L15/00 | 分类号: | F23L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4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硫酸 高温 裂解 空气 预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化工换热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废硫酸高温裂解制取工业硫酸工艺中的一个重要设备—空气预热器。
背景技术
空气预热器是石油化工行业烷基化产生的废硫酸高温裂解再制取工业硫酸工艺中的一个重要设备,其主要作用就是将从锅炉出来的高温炉气与送入废硫酸裂解炉的常温空气进行热交换,提高进入废硫酸裂解炉空气的温度,减少废硫酸裂解过程中燃料气的消耗,节约了能源,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能源的充分利用,提高进入废硫酸裂解炉空气的温度,减少燃料气的消耗量,降低生产运行成本。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废硫酸高温裂解制硫酸的空气预热器。
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用于废硫酸高温裂解制硫酸的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该空气预热器包括管程、壳程、热侧进气口、热侧出气口、冷侧进气口、冷侧出气口、管程清理口、管程排灰口、壳程排酸口、人孔、副线接口,底部有用于安装固定的支腿。
一般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各管口具体设置如下:热侧进出气口在预热器的两端,与管程相通,冷侧进出气口在预热器的中部,与壳程相通,管口全部朝上开启,清理口在设备的侧面,与管程相通,副线接口在热侧进气口端,与管程相通,排灰口共两个,设置在热侧进出气口的两端(各一个),管口全部朝下开启,排灰口设在壳程中段的下部,人孔设在壳程中段的上部,支腿用于支撑设备,设置于设备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是用于废硫酸高温裂解制取工业硫酸工艺中的一个重要设备—空气预热器。废硫酸在裂解炉内高温裂解,产生约1100℃高温炉气,炉气经过锅炉后温度降至700~800℃左右,该热气体从空气预热器的热侧进气口进入管程,从空气风机送来的常温空气从空气预热器的冷侧进气口进入壳程,这两种冷热气体经过热交换后,高温炉气温度降至约350~400℃,从空气预热器的热侧出气口出来进入制酸净化工序,空气经过换热后温度升高到500~600℃,从空气预热器的冷侧出气口出来进入裂解炉内供废硫酸裂解用。由于废硫酸裂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因此在管程外壳的进出气口侧面各设置一个清理孔,底部 各设置一个排灰孔,壳程外壳设置一个排酸孔,便于检修时冲洗内部残余物。同时还设置人孔和副线接管,副线接管的目的主要是调节冷、热两侧出口气体的温度。设备材质为不锈钢,可防止设备被腐蚀。
本实用新型中的管口大小随装置规模而定。
石油化工行业烷基化过程中,产生大量浓度为80%~90%的废硫酸。烷基化的发展与废酸能否合理利用密切相关,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解决废硫酸的污染问题势在必行。建设废酸裂解装置制取硫酸,既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同时综合回收废硫酸,生产得到的工业硫酸返回烷基化装置循环使用,变废为宝,可谓一举两得。
废硫酸高温裂解制取工业硫酸为近年来新开发的先进工艺,使得烷基化产生的废硫酸得以综合利用,而该设备又是这种新工艺中的重要设备,对废硫酸高温裂解制取工业硫酸工艺的推广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该设备值得在实践中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预热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壳程;2—管程;3—热侧进气口;4—热侧出气口;5—冷侧进气口;6—冷侧出气口; 7—清理口;8—排灰口;9—排酸口;10—副线接口;11—人孔;12—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描述。
实施例:本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空气预热器主要包括不锈钢壳程1,内部设有不锈钢管程2、热侧进气口3、热侧出气口4、冷侧进气口5、冷侧出气口6、清理口7、排灰口8、排酸口9、副线接口10、人孔11,该设备通过支座12水平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65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