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对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6722.1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2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倪丽;宋士贤;党向荣;贾寅飞;康文文;袁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1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中用于变电站二次侧电缆对芯用的一种电缆对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二次回路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利用电缆将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或者二次设备之间相互连接起来,电缆长度可能很长或电缆两端分布在不同的房间内;根据用途不同,电缆芯数又可能有几芯、十几乃至数十芯。剥开电缆后,则需电缆对芯,并在同一导线的两端做同一标记。
传统电缆对芯方法是通过两人配合,先在电缆的一端选择一根线芯作为公共芯,任意找到一根线芯与之短接,然后在电缆的另一端用万用表表笔接触好公共芯,再用另一表笔轮流接触电缆的线芯,如果导通,则两表笔接触的是同一根线芯,套好端子号就可以。此种方法,对于芯数较少的电缆,两个人操作起来略显方便,但当芯数较多时,则对芯工作将比较繁琐且容易出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便快捷实现电缆芯线对芯的工具。它的原理跟传统方法相同,但设计了两个芯线端头集成装置,分别为电源装置和显式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缆对芯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电源装置和显式装置,电源装置壳体内设置有电源和多个按钮开关,电源和按钮开关并联连接,电源、按钮开关分别与电源装置壳体上的多个线夹连接,电源装置壳体上的线夹使用时夹持在电缆的线芯上,与电源直接相连的线夹设为公共端线夹;显示装置壳体上设置有多个线夹,其中一个线夹被设为公共端线夹,其余线夹分别串接发光二极管指示灯,发光二极管指示灯安装于显示装置壳体内,显示装置壳体上的各线夹并联连接,显示装置壳体上的各线夹使用时夹持在电缆的线芯上。
使用时,首先选择一根电缆线芯作为公共芯,分别接于电源装置和显式装置的公共端线夹,其它线芯可任意接在电源装置和显式装置的线夹里;然后在电源装置上按下一个按钮开关,正常情况下,显示装置中应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指示灯亮,确定两装置相应线夹的线芯为同一线芯,套上端子号。以此类推,完成其它线芯的对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准确度高,成本低。可大大提高电缆的对芯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按钮开关 2、电源 3、限流电阻 4、电源装置 5、线芯 6、电缆 7、显示装置 8、发光二极管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电缆对芯装置,它包括电源装置4和显式装置7,电源装置壳体内设置有电源2和多个按钮开关1,电源2和按钮开关1并联连接,电源2、按钮开关1分别与电源装置壳体上的多个线夹连接,电源装置壳体上的线夹使用时夹持在电缆6的线芯5上,与电源直接相连的线夹设为公共端线夹;显示装置7壳体上设置有多个线夹,其中一个线夹被设为公共端线夹,其余线夹分别串接发光二极管指示灯8,发光二极管指示灯8安装于显示装置7壳体内,显示装置壳体上的各线夹并联连接,显示装置壳体上的各线夹使用时夹持在电缆6的线芯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枣庄供电公司,未经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枣庄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67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