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动鼓冷却装置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9921.8 | 申请日: | 2012-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4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靳增鑫;李学峰;李雪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5/00 | 分类号: | B60T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冷却 装置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动鼓冷却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在的载重车辆绝大多数都是采用鼓式制动器,因为鼓式制动器相对来讲可以提供更大的制动力矩,但是鼓式制动器有很大一个缺点就是散热不良。当汽车因频繁制动或车辆行驶于山区下大长坡而长时间连续制动摩擦会使制动鼓产生高温,当制动鼓内所积聚的高温超过一定限度时,将会引发制动器的许多相关故障以及制动鼓与摩擦蹄片的快速磨损、轮胎的高温爆胎,甚至出现摩擦副因“热衰减”导致制动失效的安全事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载重车辆都想方设法去改善制动鼓的散热情况,有的是在制动鼓上通过加大散热面积来改善散热,有的是加装水冷装置来改善散热,还有的是在轮边加装风扇来改善散热。但这些装置普遍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制动鼓冷却装置及具有该制动鼓冷却装置的车辆,以较低成本实现对制动鼓的冷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动鼓冷却装置,设置在工程车辆上,所述制动鼓冷却装置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缸筒和活塞杆中的一个铰接在所述工程车辆的车架上,另一个铰接在所述工程车辆的板簧上,所述缸筒上有杆腔的和无杆腔均连接有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每一进气管路和每一出气管路均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由进气管路指向出气管路,且所述出气管路的出气端指向所述工程车辆的制动鼓。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工程车辆的气压传动系统的空滤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路的出气端连接在所述工程车辆的制动底板防尘罩上。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路的出气端设有多个出气口,所述多个出气口均匀分布在所述制动鼓四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程车辆,所述工程车辆设置有上述的制动鼓冷却装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动鼓冷却装置,通过气缸利用车辆的上下震动来产生高压气体,并将该高压气体作为冷却制动鼓的气源,因制动鼓发热与车辆震动的幅度有一定的联系,车辆震动越大制动的需求越多,制动需求量的增加直接导致制动鼓发热,而震动越大产气量也同时增加,从而可以使制动毂冷却效果更好,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动鼓冷却装置冷却效果好,且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制动鼓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架,2-板簧,3-缸筒,4-活塞杆,5-进气管路,6-空滤器,7-出气管路,8-制动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即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制动鼓冷却装置,设置在工程车辆上,该制动鼓冷却装置包括有气缸,所述气缸的缸筒3和活塞杆4中的一个铰接在所述工程车辆的车架1上,另一个铰接在所述工程车辆的板簧2上,在所述缸筒3的有杆腔和无杆腔的均连接有进气管路5和出气管路7,所述进气管路5与所述工程车辆的气压传动系统的空滤器6连通,所述出气管路7与所述工程车辆的气压传动系统的储能器或工作装置连通,这里所说的工作装置,可以为工程车辆气压传动系统的气马达等气动执行元件。气缸的活塞可以在多个进气管路5和多个出气管路7之间活动。在每一进气管路5和每一出气管路7均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由进气管路5指向出气管路7。该气管路7的出气端连接在所述工程车辆的制动底板防尘罩上,且所述出气管路7的出气端指向所述工程车辆的制动鼓8,这样即可通过所述气缸产生的高压气体冷却制动鼓8。为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出气管路7的出气端设有多个出气口,这些出气口可均匀分布在制动鼓8的四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99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PAC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
- 下一篇:激光头固定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