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3031.4 | 申请日: | 201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5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潘伯荣;郑自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成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林炜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中 空调 通风 系统 空气净化 消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能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病毒和细菌也容易通过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内循环传播,形成了流行性疾病的传染通道,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冷热交换系统、冷凝管、风机盘管、加湿器及积水容器等处非常容易产生积尘和水分,形成“一次污染”,这些灰尘和水分长时间积聚后再同侵入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腐烂的昆虫(飞蛾、蚊子、蟑螂等)和生物(老鼠、壁虎、野猫、麻雀等)相结合,导致细菌和病毒的大量滋生繁殖,形成“二次污染”。颗粒微小的细菌和病毒平时吸附在送排风的管壁上,以空调通风系统管道内空气中的水分和有机化合物作为营养源而成活繁衍,一旦系统运作起来,由于病毒和细菌非常细小就极易穿过过滤网,被送排风系统送入室内,并通过人的呼吸系统直接进入肺泡而引发感染。
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内的尘埃物、昆虫和生物进行定期的清扫能缓解污染程度,降低室内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减少了微生物滋生和繁衍的外部条件,但很难作为一个常态,原因在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送排风的管道较长,而且弯头较多,明暗交替,只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在工作,就会产生冷凝水,就会有昆虫和生物入侵,就会有风尘吸入,就会有流行病携带者释放病毒和细菌利用空调系统作为最有效的传播通道进行扩散。
目前,对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室内空气含菌量超标问题,通常都是单独采用负离子发生器来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净化,但是负离子发生器对室内空气的净化效果较差,基本无法清除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有机物,也无法有效灭杀细菌和病毒。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效果好,能清除室内空气中有机物,有效灭杀室内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光触媒模块、离子发生器;
所述箱体的底端设有一进风口,其顶端设有一出风口,箱体内腔从进风口起从下至上分成三个子腔,该三个子腔从下至上依次分别为空气加热舱、光触媒舱、离子舱;
所述空气加热舱内设有远红外加热器、温度感应器;
所述光触媒模块安装在光触媒舱内,光触媒模块中设有多块板面涂附有光触媒涂层的玻璃基板,且各玻璃基板之间留有上下通畅的通气空间,有至少一块玻璃基板上装有紫外线发生器;
所述离子发生器安装在离子舱内。
进一步的,所述光触媒模块中的各玻璃基板的板面均倾斜于水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光触媒模块中的各玻璃基板的板面相互平行,且相邻玻璃基板之间的间距在1-10毫米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光触媒模块中的每块玻璃基板板面涂附的光触媒涂层厚度在10-30纳米。
进一步的,所述光触媒模块中的玻璃基板板面涂附的光触媒涂层为纳米级贵金属颗粒与纳米级二氧化钛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紫外线发生器是发光强度在500-2000uw之间,且所发射的紫外线波长在340-365纳米之间的紫外线灯。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底端的进风口设有用于调节该进风口开度的风门。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顶端的出风口上遮盖有一透气防护网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利用光触媒模块分解空气中的有机化合物,将有机化合物分解成无毒无害的气体,利用远红外加热器灭杀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通过多种净化方式的组合净化,能有效降低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室内环境空气含菌量,具有很好的空气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光触媒模块、离子发生器6;
所述箱体1的底端设有一进风口8,其顶端设有一出风口,箱体内腔从进风口8起从下至上分成三个子腔,该三个子腔从下至上依次分别为空气加热舱、光触媒舱、离子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成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成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30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