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蒸垫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3876.3 | 申请日: | 201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3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谢祥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成兴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6/20 | 分类号: | A47J36/20;A47J36/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梁爱荣 |
地址: | 中国台湾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蒸垫,尤指一种蒸炊食物用的蒸垫。
背景技术
现代人注重饮食文化,尤其近年对于轻食简餐等的需求更是增加,传统油炸、煎烤等口味较为油腻的烹制方式越来越不受消费者欢迎,反之以水煮、蒸炊等口感较清爽烹制方式的食物渐渐迎合消费者的需要,其特征在于蒸炊调理的方式既能降低食用油的使用量,又能保留食物原有风味,因此蒸炊的烹调方式广受一般消费者的喜爱。
传统蒸炊烹调时所使用的蒸垫种类,多是以金属材质、纸类或布类为主,虽然金属材质蒸垫的透气性佳且有助于食物快速蒸炊,但也易受温度影响,当蒸炊完成后亦会有高温残留,使用者必须以隔热垫等工具辅助才能避免烫伤的机会;而纸类的蒸垫则因材质的关系容易受损,使用寿命短,往往只能一次性使用,烹调时十分浪费,且由于重量承受力低,应用范围也受限制;而布类蒸垫的材质耐用度虽然比纸类蒸垫佳,但依然有重量承受力低,应用范围也受限制的问题,在烹制大量食物时实用性低,且布类蒸垫使用使较易沾染到食物,因此不易清洁,重复使用可能造成食物卫生的问题,这些都会造成使用时的困扰。
据此,如何兼顾食物烹调的效果,进而降低使用者使用时的困扰,并进一步提升使用者蒸炊食物时的便利性,是现有的蒸垫制造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前述现有蒸垫既存的缺点与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垫。
为达成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垫由一片状本体组成,其材质为食用级硅胶。片状本体具有上表面及下表面,两表面彼此背对,上表面上形成多个第一凹部及第一凸部,第一凹部及第一凸部彼此平行且呈横向间隔排列,下表面上对应于各第一凹部处形成多个纵向间隔排列的第二凸部,且多个第二凸部之间形成第二凹部;各第二凸部上有贯通孔,且第二凹部上有肋条,用以强化片状本体的结构强度。
所述的蒸垫,其中,所述片状本体的外形为矩形。
所述的蒸垫,其中,所述片状本体的外形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垫,通过蒸垫本体材质为食用级硅胶,而此食用级硅胶可确保蒸垫足以耐温度变化,使蒸垫加热时,不致引发化学物质,进一步危害使用者的健康。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垫,通过蒸垫本体材质为食用级硅胶,而食用级硅胶具足以耐温度变化且富可挠性的特性,让使用者拿取蒸垫时,不易受温度影响烫伤,降低意外的可能性,并提升操作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垫,通过蒸垫本体材质为食用级硅胶,而此食用级硅胶可确保蒸垫可重复多次利用,达到蒸垫环保重复利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垫,通过蒸垫的片状本体上具第一凹部、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二凹部及贯通孔等的设计,且蒸垫形本体材质为食用级硅胶,而食用级硅胶具可挠性及支撑力的特性,使食物于蒸炊时能有更佳透气及导热的效果,可减少食物烹调的时间,并使食物四面能完整受到蒸炊的效果,提升使用者使用时的方便性及食物的风味。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蒸垫相较于已知蒸垫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蒸垫足以耐温度变化,加热时不致引发化学物质,可确保使用者的健康,不易受温度影响烫伤,降低意外的可能性,并提升操作时的安全性,且能环保重复利用,有更佳透气及导热的效果,可提升使用者使用时的方便性及食物的风味。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出的蒸垫的正视立体示意图。
图2为依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出的蒸垫的后视立体示意图。
图3为依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蒸垫的正视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蒸垫 1、2
片状本体 11、21
上表面 111、211
下表面 112
第一凹部 113、213
第一凸部 114、214
第二凸部 115
第二凹部 116
贯通孔 117、217
肋条 118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成兴业有限公司,未经庄成兴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38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