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矩形波导定向耦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4101.8 | 申请日: | 201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8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源;谭宜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赛纳赛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5/18 | 分类号: | H01P5/1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矩形波导 定向耦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矩形波导定向耦合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利用单孔或双孔进行耦合的矩形波导定向耦合器。
背景技术
定向耦合器是微波系统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微波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微波信号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功率分配;定向耦合器由两根传输线构成,同轴线、矩形波导、圆波导、带状线和微带线等都可构成定向耦合器;所以从结构来看定向耦合器种类繁多,差异很大,但从它们的耦合机理来看主要分为四种,即小孔耦合、平行耦合、分支耦合以及匹配双T。
在20世纪50年代初以前,几乎所有的微波设备都采用金属波导和波导电路,那个时候的定向耦合器也多为波导小孔耦合定向耦合器;其理论依据是Bethe小孔耦合理论,Cohn和Levy等人也做了很多贡献。
随着航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要求微波电路和系统做到小型化、轻量化和性能可靠,于是出现了带状线和微带线,随后由于微波电路与系统的需要又相继出现了鳍线、槽线、共面波导和共面带状线等微波集成传输线,这样就出现了各种传输线定向耦合器。
传统单孔定向耦合器有一些的优点:如结构简单、参数少,设计起来比较方便;但是它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带宽窄、方向性差,只有在设计频率处工作合适,偏离开这个频率,方向性将降低。
传统多孔定向耦合器虽然可以做到很宽的带宽,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体积大、加工精度要求高、插入损耗高,特别是在毫米波太赫兹波段,过高的插损使该器件失去使用价值;这就激励我们去设计一种能克服这些缺点的新型定向耦合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定向耦合器的一些缺点,提供了一种紧凑型、插入损耗低的矩形波导定向耦合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矩形波导定向耦合器,包括作为微波主通道的主矩形波导和作为取样信号通道的副矩形波导、以及作为耦合通道的耦合孔;所述主矩形波导和副矩形波导均为截面呈矩形的规则金属波导制成;主矩形波导的主模H面与副矩形波导的主模H面相互平行,主矩形波导和副矩形波导相互隔离;主矩形波导通过1个或2个耦合孔与副矩形波导连通,至少1个耦合孔包括贴附在主矩形波导侧壁或/和副矩形波导侧壁的中空耦合管,中空耦合管靠近矩形波导的侧壁连接有三端开口的耦合腔,耦合腔与中空耦合管导通,耦合腔位于主矩形波导和副矩形波导之间并与主矩形波导和副矩形波导导通。
耦合孔在其俯视方向的投影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所述耦合孔内设置有轴线与主矩形波导的主模H面垂直的柱状金属体。
该柱状金属体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多边形,优先选择三角形。
所述主矩形波导的轴线和副矩形波导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5°至175°之间。
所述耦合孔的数目为2时,两耦合孔的中心分别位于主矩形波导和副矩形波导在俯视方向投影后相交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相对的顶点附近。
所述主矩形波导的一端或两端还连接有弯曲波导。
所述主矩形波导或/和副矩形波导在其一端或两端连接有与外界器件匹配的匹配结构。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相较于以往的单孔定向耦合器而言其改进点为:将传统的耦合孔改进为由耦合腔和中空耦合管组成的耦合通道,其中耦合腔设置在主矩形波导和副矩形波导之间,中空耦合管贴附在主矩形波导侧壁或/和副矩形波导侧壁。这样可增加其方向性。
一般的主矩形波导的轴线和副矩形波导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5°至175°之间。为了使其整个耦合器的体积减少,我们优先考虑主矩形波导的轴线和副矩形波导的轴线平行设置,同时,其主矩形波导的轴线和副矩形波导的轴线之间的角度大小根据该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方向性和工作带宽等指标经过改进而定。
当耦合孔的数目为1个时,相比以往的单孔定向耦合器,性能有明显的进步,当耦合孔的数目增加为2个时,可进一步的提高其方向性,此时我们需要使中空耦合管贴附在主矩形波导侧壁或/和副矩形波导侧壁才能提高其方向性。
耦合孔在其俯视方向的投影形状不受限制,当考虑制作成本时,我们优先考虑能简易批量生产的圆形或三角形或四边形。
增加柱状金属体时,所述耦合孔在俯视方向的投影形状为一字形或Y字形或十字型和其它多于4个分支的星状。
其中上述H面为磁场面。
单孔定向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叙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赛纳赛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赛纳赛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41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撕膜机
- 下一篇:一种防水防尘闸刀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