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包混凝土球墨铸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5265.2 | 申请日: | 201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8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锋;李军;张明;张永杰;刘志丽;董建忠;朱传斌;乔占栾;郭红星;王云峰;许顺;贾清波;车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新兴铸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53 | 分类号: | F16L9/153;F16L25/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夏素霞 |
地址: | 0563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包 混凝土 球墨铸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承插式球墨铸铁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顶管施工的外包混凝土球墨铸铁管。
背景技术
承插式球墨铸铁管具有力学性能好、接口可靠性高、耐腐蚀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城建输水及输气等工业部门,但传统承插式球墨铸铁管的铺设需要开挖沟槽。随着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些管线的铺设需经过人口稠密区而不允许在地面开挖沟槽,或者由于受施工条件的限制,如跨越公路、铁路、河流、地面建筑物等,无法在地面开沟铺设管道,延长施工周期或者增加施工成本,为了方便进行施工,目前免开挖管道顶进施工方法已经成为城市管道施工主要手段,但是由于现有的承插式球墨铸铁管均为承插式连接,铸管两端分别为承口和插入端,其两端直径不一致,并且承插式连接不能直接承受较大的轴向力,不能直接进行顶进施工,限制承插式球墨铸铁管适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外包混凝土球墨铸铁管,通过在普通承插式球墨铸铁管外部增设混凝土层,保持通体直径相同,便于进行顶进施工;通过在插口端安装合适的法兰及筋板,承受轴向载荷,解决顶推时轴向承载问题。达到方便用于顶推施工,有效缩短施工周期,节省施工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是这样实现的,现有的承插式球墨铸铁管以其耐腐蚀和力学性能好等优点广泛引用与城建输水和输气等领域,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管道需要开挖沟槽埋设,随着城市发展和环境要求,开挖沟槽进行埋设已经不允许,同时当管道施工遇到需要穿过道桥和建筑物时,也不允许开挖沟槽,为了方便施工,目前已经广泛使用一种顶进施工方法,但是承插式球墨铸铁管两端直径不一致,不便于顶进,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承插式球墨铸铁管本体外壁上包覆混凝土,将其外壁直径调整一致,便于进行顶进施工,同时在插入端设置法兰和筋板作为承力结构,解决承插式连接不能直接承受较大的轴向力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外包混凝土球墨铸铁管,包括承插式球墨铸铁管本体,其两端为承口和插口;其关键改进在于;所述承插式球墨铸铁管本体外壁上包覆有使其通长直径相同的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内夹有圆筒状钢筋网,所述插口外端设有连接法兰组,所述承口端部外侧设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外径与所述混凝土层的外径相同。
所述法兰组包括第一法兰和设于第一法兰和承插式球墨铸铁管本体外壁上的至少四块第一筋板;所述第一筋板绕承插式球墨铸铁管本体轴线呈辐射状均匀布置。
所述承插式球墨铸铁管本体外壁上还设有环形挡块,环形挡块与所述第一筋板末端相接触。
所述法兰组包括从插口外端沿轴线向内顺序设置的第三法兰和第二法兰,第二法兰和第三法兰之间绕承插式球墨铸铁管轴线呈辐射状均匀布置至少两块第二筋板。
所述第三法兰上设有绕其轴线呈辐射状均匀布置的至少四个通孔,所述承插式球墨铸铁管承口端部设有数量和所述通孔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同的螺纹孔。
所述承插式球墨铸铁管本体中部设有灌浆孔。
所述承插式球墨铸铁管内壁上设有内衬层,所述内衬层可以为水泥砂浆内衬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在承插式球墨铸铁管本体外壁上包覆混凝土层,确保两端直径相同,便于顶进施工,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工程成本,同时外层的混凝土可以保护承插式球墨铸铁管本体,延长使用寿命。
(2)在包覆有混凝土层的承插式球墨铸铁管承口一端设置法兰组和筋板,在顶进过程中作为承力端,方便施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承口;2、环形凸台;3、第一法兰;4、混凝土层;5、灌浆孔;6、钢筋网;7、插口;8、第一筋板;9、第二法兰;10、第三法兰;11、第二筋板;12、密封圈;13、内衬层;14、螺母;15、双头螺栓;16、螺纹孔;17、环形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新兴铸管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新兴铸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52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绑带锁紧机构
- 下一篇:一种3D虚拟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