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脑针织横机的机头三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6572.2 | 申请日: | 201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6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顾振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国光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36 | 分类号: | D04B15/3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程化铭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脑 针织 机头 三角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机头三角系统,特别是一种设置有拦圈三角的电脑针织横机的机头三角系统。
背景技术
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是通过机头往复运动,电脑针织横机的机头是由三角系统等组成,三角系统是安装在机头三角座上,分别前后对应,在三角系统对织针上下运动来完成钩纱、成圈、移圈、集圈、脱圈等动作,编织物的品种也是多样化,其中单面编织的品种最为常见。
在编织单面织物时,可使用前、后任意一面进行编织。也有前后单面轮翻交织、抽条弹力织物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原料品种的纱线越来越多,性能的差异也较大,再加编织物的工艺要求较高,会产生织物旁边不脱圈、漏针、宽边等现象,达不到完美效果,次品率较高,有些工艺还无法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机头三角系统,其可以有效地解决织物旁边不脱圈、漏针、宽边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机头三角系统,包括三角系统底板,所述三角系统底板上设置有拦圈三角,在编织织针脱圈前或脱圈时,所述拦圈三角将与编织织针对应的休息织针抬升,使休息织针的针头压住编织织针上未脱圈的线圈。
拦圈三角把前针床(休息织针所在的针床)内的织针(即休息织针)抬高到设定的高度,高于原设定复位三角的高度,其针头位置在后针床(编织织针所在的针床)编织上下运动织针(即编织织针)的底部间隙越小更好,但不能碰撞、摩擦后针床内编织的织针。在编织时前后针床内织针错位居中位置为最佳,利用前针床内的织针来压住、阻拦后针床在编织时织针上下运动不易脱圈的线圈,使其能够起到强制脱圈,达到正常编织的效果。
所述三角系统底板上形成有织针针踵行走的通道,拦圈三角设置在通道内,拦圈三角的走针面通过抬升休息织针的针踵来抬升休息织针。
为了更好地起到强制脱圈的效果,所述拦圈三角的走针面在最高点处保持走针面的高度并向机头行走的相反方向延伸。
为了针踵在拦圈三角上行走运动的平缓,所述拦圈三角在机头行走方向的一侧的走针面为坡形,即沿休息织针的行走方向,所述拦圈三角的走针面为坡形。
由于电脑针织横机的机头是双向工作的,在所述三角系统底板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两块拦圈三角,在相反的两个方向上均能起到作用。
所述拦圈三角可沉降,在机头向左运动时,右侧拦圈三角沉降;在机头向右运动时,左侧拦圈三角沉降。
所述拦圈三角可上下移动,在机头向左运动时,左侧拦圈三角上升至工作位置,右侧拦圈三角在下不工作;在机头向右运动时,右侧拦圈三角上升至工作位置,左侧拦圈三角在下不工作。
在三角系统底板的背面设置有步进电机带动的连杆,所述连杆上设置有两端高、中间低的导槽,拦圈三角背面的销轴通过轴承设置在导槽内。
在三角系统底板的背面设置有与拦圈三角相连的凸块,所述凸块上设置有复位弹簧,在拦圈三角上升后,所述复位弹簧可将拦圈三角拉至最低位置;在凸块边设置有电磁铁带动并可自动恢复原状态的导柱,所述导柱与凸块接触的头端为锥形,导柱在伸缩时,其锥形头端压迫凸块向上运动。
本实用新型三角系统中的拦圈三角利用对应面的休息织针来控制、帮助编织织针上密度较高、难以脱圈和放针频繁、无牵拉管制的线圈。拦圈三角是把休息织针升到一定高度,从而压住对应编织织针上不易脱圈的线圈以及宽松易浮起的线圈,使编织织针上的线圈能够有效脱圈。在帮助编织织针上线圈脱圈后,被抬升到一定高度的休息织针在密度三角的作用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此功能能够扩大原来不能适用的原料、纱线编织的范围,提高编织物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左右拦圈三角设置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拦圈三角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拦圈三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沉降式拦圈三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可上下推拨式拦圈三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可上下推拨式拦圈三角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可上下推拨式拦圈三角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为电磁铁带动拦圈三角运动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织针4在不同阶段分为编织织针8、拦圈织针10和休息织针11(即非拦圈织针),休息织针11被抬升起,起压圈的作用时被称为拦圈织针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国光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国光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65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