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卡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7278.3 | 申请日: | 201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2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刘哲;王鹏;黄清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G11/00 | 分类号: | F16G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索卡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带长卡接头的卡接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A-1B所示,传统的卡接装置包括插头1′和卡座2′,插头1′包括插头本体11′和卡接头12′,插头本体11′插入到卡座2′后,卡接头12′与卡座2′卡接,限制插头本体11′在卡座2′中的位置,防止插头1′脱落。
但是,传统的卡接装置在装配完成后,卡接头12′与卡座2′卡死,很难拆开。又由于卡接装置的卡接头12′较长,强度较差,如果强行将卡接头12′掰开,很容易在拆卸中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容易拆卸、牢固耐用的卡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卡接装置,包括插头和卡座,所述插头进一步包括插头本体和卡接头,所述插头本体的头部插入到所述卡座的卡孔中,所述卡接头从所述插头本体的中部伸出并与所述卡座卡合,所述卡接头上延伸出悬臂杆,所述插头本体上还设有能够作用于所述悬臂杆的支撑凸起。
优选地,所述悬臂杆上设有加强肋。
优选地,所述悬臂杆的自由端设有多个防滑凸起。
优选地,所述插头本体的所述头部从内到外逐渐缩小。
优选地,所述头部包括多块绕中心轴间隔排布的插片。
优选地,所述插头本体的尾部还设有把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卡接头上延伸出悬臂杆,拆卸时压下悬臂杆,悬臂杆作用在支撑凸起后,利用杠杆原理将卡接头提起,卡接头与卡座分离,可以轻松实现卡接装置拆卸。
附图说明
图1A是传统的卡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1B是传统的卡接装置中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卡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卡接装置拆卸中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卡接装置拆卸后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插头 2′——卡座 11′——插片
12′——卡接头
1——插头 2——卡座 11——插头本体
12——卡接头 21——卡孔 111——头部
111a——插片 112——中部 113——尾部
114——支撑凸起 115——把手 121——悬臂杆
122——加强肋 123——防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卡接装置包括插头1和卡座2,插头1进一步包括插头本体11和卡接头12,插头本体11的头部111插入到卡座2的卡孔21中,卡接头12从插头本体11的中部112伸出并与卡座2卡合,卡接头12上延伸出悬臂杆121,插头本体11上还设有能够作用于悬臂杆121的支撑凸起114。
由于卡接头12上延伸出悬臂杆121,如图4所示,拆卸时按压悬臂杆121,悬臂杆121产生弹性变形,与支撑凸起114接触后,利用杠杆原理提起卡接头12。此时,卡接头12与卡座2分离,如图5所示,将插头1从卡座2中抽出,轻松实现卡接装置的拆卸。安装时,也可以实施类似的操作,压下悬臂杆121,将插头1的头部111插入到卡座2的卡孔21中,然后再松开悬臂杆121,悬臂杆121回复到原始状态,卡接头12落下与卡座2卡合,完成安装连接。
较佳地,如图3所示,悬臂杆121上设有加强肋122。加强肋122用于增强悬臂杆121的强度,防止在带动卡接头12的过程中断裂。
较佳地,如图3所示,悬臂杆121的自由端还设有多个防滑凸起123。
较佳地,如图2-3所示,插头本体11的头部111从内到外逐渐缩小。便于插入到卡孔21中。同时,头部111与卡接头12之间的空隙正好可以容纳卡座2,结构紧凑、稳定。
较佳地,如图3所示,头部111包括多块绕中心轴间隔排布的插片111a。头部111的尺寸可以略大于卡孔21的尺寸,当头部111插入时,插片111a被卡孔21压缩变形,插片111a产生反向的弹力,利于与卡孔21更紧密的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72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