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浮钳盘式制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8089.8 | 申请日: | 2012-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0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陈龙;张开定;黄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D55/224 | 分类号: | F16D55/224;F16D65/847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浮钳盘式 制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中的制动器结构,具体是盘式摩擦制动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汽车的盘式制动器在制动时,由液压系统控制制动块与制动盘多次摩擦实现制动,制动块与制动盘之间是一种间歇式的制动方式,制动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震动,影响乘坐的舒适性,而且在每次制动块与制动盘摩擦时,都会由于摩擦产生高温,影响制动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浮钳式盘式制动器结构,能减小制动时的震动和制动时产生的高温。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制动盘和制动钳体,在制动盘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固定制动块和活动制动块,活动制动块轴向连接活塞,活塞连接液压系统;固定制动块固定连接制动钳体;固定制动块和活动制动块上均各自设置一个摩擦滚子组,两个摩擦滚子组均面对制动盘的侧面且相对制动盘对称,每个摩擦滚子组都连接各自的滚子控制机构,滚子控制机构控制摩擦滚子组绕对应的制动块相对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制动盘制动方式由原有的间歇性制动改进为连续性制动,避免了制动块不断的加紧与放松过程。从而消除了制动时带来的震动感。
2、制动时摩擦滚子与制动盘的接触面可以随着摩擦滚子的转动不断地变换,所以制动时接触面在接触后即可有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再次接触,摩擦滚子可获得较长的散热时间,从而减少制动时产生的高温。
3、滚子控制机构控制摩擦滚子的转速,即控制摩擦滚子上的接触面与制动盘上接触面的相对速度,由此还可实现防抱死制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浮钳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制动块、摩擦滚子和滚子控制机构的立体结构放大图;
图3与图4是本实用新型制动原理示意图;
图中:1.制动盘;2.固定制动块;3.摩擦滚子组;4.滚子控制机构;5.制动钳体;6.活动制动块;7.活塞密封圈;8.活塞;9.制动钳支架;10.导向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包括制动盘1、制动钳体5和制动钳支架9,制动钳支架9固定连接在汽车转向节上,制动钳体5通过导向销10连接制动钳支架9,制动钳体5可沿导向销10相对于制动钳支架9作轴向滑动。在制动盘1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固定制动块2和活动制动块6。固定制动块2与活动制动块6结构可以相同,但安装位置不同。其中,活动制动块6轴向连接活塞8,活塞8固定在制动钳体5上,并且与制动钳体5之间用活塞密封圈7密封。将活塞8连接液压系统。固定制动块2固定连接在制动钳体5上。再参见图2,固定制动块2和活动制动块6上各自设置一个摩擦滚子组3,均通过间隙配合连接各自的摩擦滚子组3,固定制动块2上的摩擦滚子组3和活动制动块6上的摩擦滚子组3相对制动盘1对称,均面对着制动盘1的侧面。每个摩擦滚子组3都连接各自的滚子控制机构4,由滚子控制机构4控制摩擦滚子组3的转动和转速,使摩擦滚子组3可绕着制动块相对转动。滚子控制机构4可固定连接在相应的制动块上,摩擦滚子组3有多列滚子组成,每个滚子的转动和转速均由滚子控制机构4控制。
如图1所示,在初始状态时,固定制动块2和活动制动块6上的摩擦滚子组3与制动盘1均不接触。如图3所示,制动时,活塞8在液压系统的液压力P1的作用下,将活动制动块6沿轴向向左推向制动盘1,这时,活动制动块6上摩擦滚子组3与制动盘1右侧接触。如图4所示,作用在制动钳体5上的反向液压力P2推动制动钳体5沿导向销10沿轴向向右移动,使固定制动块2推向制动盘1左侧,压靠在制动盘1上,此时,固定制动块2上的摩擦滚子组3与制动盘1左侧接触。在摩擦滚子组3与制动盘1接触的同时,摩擦滚子组3转速受滚子控制机构4控制,即控制摩擦滚子组3上的接触面与制动盘1上接触面的相对速度,夹紧制动盘1,在制动盘1上产生与摩擦滚子组3转向相反的制动力矩,促使汽车制动,同时实现防抱死制动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80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贴片电容回收装置
- 下一篇:铝厂生产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