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型联合整地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8771.7 | 申请日: | 2012-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1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辽;郭湘华;彭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凯城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19/02 | 分类号: | A01B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型 联合 整地 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机械,尤其涉及一种重型联合整地机械。
背景技术
耙是农业生产中传统的翻地农具,曾经是农家必备的农具之一。也是中国武术器械之一,由农具演化而来。铁齿钉耙,耙齿锋利似钉,攻击性强,也兼有兵器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农业机械进一步取代了传统农具,这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地方便,但是现有的机械耙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型联合整地机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型联合整地机械,包括耙架,耙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左纵梁连接有牵引装置,右纵梁连接有第二运输胶轮,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中部处分别设有第一运输胶轮,第一运输胶轮通过气缸组合与耙架连接,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连接有第三横梁,耙架上架设有重耙组合和轻耙组合。
作为优选,重耙组合包括第一重耙、第二重耙、第三重耙和第四重耙,所述第一重耙、第二重耙、第三重耙和第四重耙分别交错架设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上。
作为优选,第一重耙和第三重耙相交成锐角。
作为优选,第二重耙和第四重耙相交成锐角。
作为优选,轻耙组合包括第一轻耙组和第二轻耙组,所述第一轻耙组和第二轻耙组分别平行架设于耙架的尾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计新颖,将重耙与轻耙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只需一遍就可完成整地工作,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轻耙可直接起到碎土保墒的作用,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第一横梁;12、第二横梁;13、左纵梁;14、右纵梁;15、第三横梁;2、牵引装置;31、第一运输胶轮;32、第二运输胶轮;4、气缸组合;51、第一重耙;52、第二重耙;53、第三重耙;54、第四重耙;61、第一轻耙组;62、第二轻耙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耙架,耙架包括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左纵梁13和右纵梁14,左纵梁13连接有牵引装置2,右纵梁14连接有第二运输胶轮32,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中部处分别设有第一运输胶轮31,第一运输胶轮31通过气缸组合4与耙架连接,左纵梁13和右纵梁14之间连接有第三横梁15,耙架上架设有重耙组合和轻耙组合。重耙组合包括第一重耙51、第二重耙52、第三重耙53和第四重耙54,第一重耙51、第二重耙52、第三重耙53和第四重耙54分别交错架设于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和第三横梁15上。第一重耙51和第三重耙53相交成锐角。第二重耙52和第四重耙54相交成锐角。轻耙组合包括第一轻耙组61和第二轻耙组62,第一轻耙组61和第二轻耙组62分别平行架设于耙架的尾部,且构成第一轻耙组61和第二轻耙组62的两个轻耙相交成钝角。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主要优点:
1、传统作业模式是先用重耙再用轻耙,才能播种,本实用新型是将重耙组合与轻耙组合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只需一遍就可完成整地工作。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2、传统作业时重耙工作完后至少要3~6小时轻耙才能作业完,这期间由于重耙耙完后土块大,水分蒸发快,不利于保墒。而本实用新型的轻耙组合就可能直接起到碎土保墒的作用。
尽管已经结合当前认作是一个最为实用和优选的实施例来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相反是旨在涵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多种修改和同等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凯城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凯城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87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