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卡汽车车桥轴间差速器前壳放前半轴齿轮内孔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9550.1 | 申请日: | 2012-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3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石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新中安重汽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40 | 分类号: | F16H48/40;B60K1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桥轴间 差速器 前壳放前半轴 齿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汽车双联驱动桥的轴间差速器结构,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重卡汽车车桥轴间差速器前壳放差速器前半轴齿轮的内孔太深,造成轴间差速器前壳的壁太薄。因轴间差速器受力较大,极易造成轴间差速器前壳断裂损坏。如果加厚此处壁厚,又有可能影响差速器零件的装配,进而影响轴间差速器的整体性能。因此,现在轴间差速器的损坏率是比较高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卡汽车车桥轴间差速器前壳放前半轴齿轮内孔,用于增强零件的使用寿命,扩大零件的使用范围,使其具有良好地性能和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重卡汽车车桥轴间差速器前壳放前半轴齿轮内孔的结构为,包括放前半轴齿轮的φ56毫米内孔和φ48.7毫米内孔,其深度分别为72毫米和86毫米,保证了各部零件的正确装配,使轴间差速器保持良好的性能。为保证轴间差速器前壳的强度,φ48.7毫米内孔设计了半径R24.35毫米圆弧及R2毫米弧过度圆角,使其使用寿命更强。上述结构的差速器前壳放前半轴齿轮内孔加工方式采用车削数控加工方式。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减薄前半轴齿轮的φ56毫米内孔的深度,使轴间差速器前半壳强度更高。独创防止装配干涉而加工的φ48.7毫米内孔。使轴间差速器适用各类重卡装配。独创保证差壳强度加工的R24.35毫米圆弧和R2毫米圆角,使差壳强度不降低。能够提高为轴间差速器的寿命30%以上。能够兼容新旧款贯通轴与轴间差速器的装配,减少差速器品种,增强其通用性。减小了前半轴齿轮外表面与差壳内孔的接触长度,减小了摩擦。在满足配合强度的基础上,使前半轴齿轮外与差壳间润滑更充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图;
图中,1、φ56毫米内孔 2、φ48.7毫米内孔 3、R24.35毫米圆弧 4、R2毫米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重卡汽车车桥轴间差速器前壳内部放前半轴齿轮内孔,其结构为,包括放前半轴齿轮的φ56毫米内孔1和φ48.7毫米内孔2,其深度分别为72毫米和86毫米,保证了各部零件的正确装配,使轴间差速器保持良好的性能。为保证轴间差速器前壳的强度,φ48.7毫米内孔2设计了半径R24.35毫米圆弧3及R2毫米弧过度圆角4,使其使用寿命更强。上述结构的差速器前壳放前半轴齿轮内孔加工方式采用车削数控加工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新中安重汽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济南新中安重汽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95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预防及治疗肾脏疾病的方法和组合物
- 下一篇:电动螺丝批的变速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