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的割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99815.8 | 申请日: | 2012-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8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曹跃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涛涛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3/06 | 分类号: | A01D43/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2140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割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割草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割草装置。
背景技术
割草机可以将牧草和园林中的杂草进行切割,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节约劳动力,能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对水稻或者小麦的收割一般多为大型的收割机,但收割机只能在平坦的耕地上工作,也就是说,在江南地区,特别是梯田的耕地,收割机就无法去收割,只能人工收割,这样不仅劳动强度高,而且收割效率也非常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收割效率高,能降低生产者劳动强度的新型的割草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新型的割草装置,包括动力驱动机构和割刀装置,动力驱动机构通过操作杆与割刀装置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割刀装置包括刀片,所述的操作杆上设有位于所述的刀片上方且能使被刀片割断的物体集束在一起的集束装置。作为优化方案,这里的动力驱动机构包括内燃机,刀片呈圆盘状。通过刀片将物体割断,集束装置可将割断的物体集束在一起,特别适用于梯田农作物的收割,提高了收割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在上述的新型的割草装置中,所述的集束装置包括集束壳,所述的集束壳通过固定架与操作杆固连。固定牢靠。
在上述的新型的割草装置中,所述的固定架上设有防护架,所述的防护架位于所述的刀片上方。保证安全生产和劳动者的操作安全。
在上述的新型的割草装置中,所述的固定架包括设置在刀片上方且与操作杆相连的固定块,在集束壳上设有若干均与固定块相连的连接杆。固定牢靠。
在上述的新型的割草装置中,所述的集束壳呈U形。易于将已经被割断的物体集束在一起。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新型的割草装置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2、通过刀片将物体割断,集束装置可将割断的物体集束在一起,特别适用于梯田农作物的收割,提高了收割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3、固定牢靠。4、安全系数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动力驱动机构1、操作杆2、刀片31、集束壳41、固定架42、防护架5、固定块42a、连接杆42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新型的割草装置,包括动力驱动机构1和割刀装置,动力驱动机构1通过操作杆2与割刀装置相连,动力驱动机构1包括内燃气,作为优化方案,这里的割刀装置包括刀片31,在操作杆2上设有位于所述的刀片31上方且能使被刀片31割断的物体集束在一起的集束装置。具体的,如图1所示,这里的集束装置包括集束壳41,集束壳41通过固定架42与操作杆2固连,为了能使被割断的物体更好的集束在一起,这里的集束壳41呈U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刀片31将物体割断,集束壳41可将割断的物体集束在一起,特别适用于梯田农作物的收割,提高了收割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具体的,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和劳动者的操作安全,在固定架42上设有防护架5,防护架5位于所述的刀片31上方。进一步的,为了能牢靠的固定集束壳41,这里的固定架42包括设置在刀片31上方且与操作杆2相连的固定块42a,在集束壳41上设有若干均与固定块42a相连的连接杆42b。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动力驱动机构1、操作杆2、刀片31、集束壳41、固定架42、防护架5、固定块42a、连接杆42b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涛涛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涛涛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98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