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0205.5 | 申请日: | 2012-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3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邵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金生 |
主分类号: | B62M3/00 | 分类号: | B62M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232000 安徽省淮南***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曲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曲柄,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行车脚蹬曲柄。
背景技术
自行车脚蹬曲柄是自行车动力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现有的曲柄都是“一”字型的直柄,直柄在运行时,曲柄脚踏轴在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运动过程中,存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两个盲点,力矩都是从最高点的盲点向下依次增大,到了中间时人的脚蹬方向同曲柄杆体的方向垂直,力矩最大,然后慢慢变小,再到最低点另一个力矩盲点,在此过程中,力矩的变化比较大,同时由于两个盲点的存在,骑自行车时比较费力,尤其是在爬坡或者是逆风骑行时脚踏直杆脚蹬更加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省力的自行车增力曲柄。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两端分别是脚踏轴孔和中轴孔,所述杆体分为依次连接的上分直杆、中分弧杆和下分直杆,所述上分直杆连接所述脚踏轴孔,所述下分直杆连接所述中轴孔,所述脚踏轴孔的孔芯在所述中轴孔孔芯正上方偏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的杆体呈L形,这样的设计让在最高处和最低处的曲柄杆体通过中分弧杆和下分直杆连接处的分力与下分直杆产生力矩,可以快速渡过两个力矩的盲点,不论是最高点、最低点、还是中间位置,曲柄的都能获得最佳的力矩,结构简单,节省力气,尤其是在自行车爬坡或者逆风骑行时省力效果更佳,同时曲柄的L形设计也使得曲柄结构更加坚固。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所述脚踏轴孔的孔芯在所述中轴孔孔芯正上方偏左5°的175mm处。脚踏轴孔和中轴孔采用这个角度和距离可以使自行车曲柄在围绕自行主动轮中轴旋转运动时力矩总是处于最佳状态,防止力矩变化过快增加骑行的困难。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所述中分弧杆杆体的中心线是一段以所述中轴孔孔芯为圆心、半径150mm的弧线,中分弧杆采用这个弧度是为了更好的连接上分直杆和下分直杆,使它们之间的连接顺畅,布局合理。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其中所述中分弧杆和所述下分直杆的连接处呈弧面,外弧面的半径是25mm。采用这个弧度使下分直杆和中分弧杆之间的连接更舒畅,力矩合成更科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增力曲柄包括杆体1,杆体1两端分别是脚踏轴孔3和中轴孔2,杆体1分为依次连接的上分直杆11、中分弧杆12和下分直杆13,上分直杆11连接脚踏轴孔3,脚踏轴孔3的孔芯在中轴孔2孔芯正上方偏左5°的175mm处,中分弧杆12杆体的中心线是一段以中轴孔2孔芯为圆心、半径150mm的弧线,下分杆13的中心线同上分直杆11和中分弧杆12连接面之间的距离是80mm,中分弧杆12和下分直杆13的连接处呈弧面,外弧面的半径是25mm杆体1各分杆表面同相应中心线的距离相等。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到达最高点和最低点,到达力矩的最低值,但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L形设计使得力矩可以快速的渡过最低值,整个骑行过程中力矩的变化不大,始终保持在最佳的力矩值,骑行时省力,尤其是在自行车爬坡或者逆风行驶时省力效果更佳,同时L型的杆体设计也是本实用新型比一般的直杆曲柄更加结实。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金生,未经邵金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02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短轴踏板改良构造
- 下一篇:电动自行车的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