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深调蓄管初期雨水入流消能井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1967.7 | 申请日: | 2012-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9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显忠;谢勇;刘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深调蓄管 初期 雨水 入流 消能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深调蓄管初期雨水入流消能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废水的排放,很多城市的河道被严重污染,这一现象在全国带有普遍性。
为了防止河道污染,需收集初期雨水及旱流污水,常见手段是在向河道排水前进行污水截流,但由于沿岸截流管道能力有限,雨天容易产生溢流,使得河道受到严重污染。所以需对初期雨水进行截流调蓄处理,减少对河道污染。
在截流调蓄系统中,传统入流井入流速度过快,对调蓄管冲击大,容易损坏调蓄管且影响初雨快速入流,导致管道上游溢流,影响雨水收集。考虑调蓄管道系统施工、坡度及入流衔接等各方面要求,其深度较深且入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埋深较深的调蓄管道系统中如何提高消能井的初雨入流效果,如何实现雨水稳定跌入到消能井井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方便、可实施的,对调蓄管冲击较小的超深调蓄管初期雨水入流消能井。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可实施、对调蓄管冲击较小的超深调蓄管初期雨水入流消能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深调蓄管初期雨水入流消能井,至少包括井体、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贯通连接于所述井体的上部,所述出水管贯通连接于所述井体的下部;其中,所述井体内还设置有消能坎,所述消能坎螺旋连接于所述进水管下方。
较佳的,所述消能坎为阶梯状台阶。
较佳的,所述进水管贯通连接于所述井体的上部侧壁部分。
较佳的,所述消能井还包括井盖,所述井盖设置在所述井体的上端口。
较佳的,所述井盖上设置有人孔,所述人孔与消能坎之间设置有楼梯。
较佳的,所述井体底部与消能坎之间设置有楼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的消能坎螺旋设置在井体内,此结构简单、方便、可实施,同时能对进入井体的雨水等有很好的消能作用,极大地减轻了雨水对井体下部与调蓄管的冲击。
在结构上,将在井体内的消能坎设置为阶梯状台阶如螺旋楼梯一般,同时进水管贯通连接于井体上部侧壁,有助于提高收集效率,发挥现状设施能力。
另外,进水管采用侧边入流,可设置于河底及道路下,减少拆迁工作量,节约工程投资;加设井盖、人孔与楼梯等,进一步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方便工作人员施工和操作。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例的超深调蓄管初期雨水入流消能井,包括井体1、进水管2和出水管3,进水管2贯通连接于井体1的上部侧壁部分,出水管3贯通连接于井体1的下部。
其中,井体1内还设置有阶梯状台阶的消能坎4,消能坎4螺旋连接于进水管2下方。
如图2和图3所示,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一具体应用,本实施例可以设置于河底及道路下,消能坎4如螺旋楼梯状绕设在井体1内部承接进水管2跌落的雨水等,最后汇集井体1底端通过出水管3导入调蓄管5内。
为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的实用性,方便工作人员施工和操作,消能井还包括设置在井体1的上端口的井盖6和在井盖上开设人孔9,在人孔9与消能坎4之间加设楼梯8,在井体1底部与消能坎4之间加设楼梯7。
本实用新型中的消能坎螺旋设置在井体内,此结构简单、方便、可实施,同时能对进入井体的雨水等有很好的消能作用,极大地减轻了雨水对井体下部与调蓄管的冲击。
在结构上,将在井体内的消能坎设置为阶梯状台阶如螺旋楼梯一般,同时进水管贯通连接于井体上部侧壁,有助于提高收集效率,发挥现状设施能力。
另外,进水管采用侧边入流,可设置于河底及道路下,减少拆迁工作量,节约工程投资;加设井盖、人孔与楼梯等,进一步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方便工作人员施工和操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19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功率放大电路
- 下一篇:一种基于MEMS技术的低损耗太赫兹倍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