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均质碎屑岩水平井物理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2334.8 | 申请日: | 2012-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8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林涛;陈朝刚;刘广燕;孙同成;赵军伟;廖冲春;董秀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雒纯丹;刘倞芳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均质 碎屑岩 水平 物理 模型 | ||
1.一种非均质碎屑岩水平井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该模型由水平井主模型(1)、能量供给系统(2)、油水自动计量系统(3)、回压控制系统(4)和数据采集系统(5)构成,其中水平井主模型(1)分别与能量供给系统(2)、回压控制系统(4)、数据采集系统(5)相连,数据采集系统(5)分别与其余四个系统电连接,回压控制系统(4)又与水平井主模型(1)、油水自动计量系统(3)相连;
其中,所述水平井主模型包括模型主体(10),位于模型主体(10)内部的水平井筒(11);
所述的能量供给系统包括注入泵(21)、堵剂中间容器(22)、油中间容器(23)、稳压装置(24)和六通阀(25),所述中间容器的器壁均设置中间容器加热装置(27),其中,注入泵(21)通过六通阀(25)分别与堵剂中间容器(22)、油中间容器(23)、稳压装置(24)及模型主体的底部入口(17)相连,堵剂中间容器(22)与水平井筒(11)的井口相连,油中间容器(23)与模型主体(10)的顶部入口(16)相连,稳压装置(24)与模型主体(10)的底部入口(17)相连;所述六通阀与模型主体连接的管线上设置有预热器(2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井主模型的水平井筒(11)位于模型主体(10)上部,井口设置井筒口阀门(18),所述水平井主模型还包括位于模型主体内部的第一压力变送器(14)及位于模型主体外部连接水平井筒(11)的管线上的第二压力变送器(15),位于水平井主模型内部的含水饱和度传感器(13),以及位于模型主体底部的加热装置(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井模型主体的第一压力变送器(14)沿着模型内部空间三维分布,和/或所述水平井模型主体的含水饱和度传感器(13)沿着模型内部空间三维分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压控制系统(4)包括回压阀(41)、缓冲容器(42)和手动泵(43),其中,手动泵(43)与缓冲容器(42)相连,缓冲容器(42)又连接回压阀(41),回压阀(41)通过管线与水平井井筒(11)的井口、油水自动计量系统(3)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系统(5)由计算机(51)、集线器(52)和数据线(53)组成,其中,计算机(51)连接集线器(52),集线器(52)分别通过数据线(53)与水平井主模型内部含水饱和度测定仪(13)、第一压力变送器(14),水平井口的第二压力变送器(15)和油水自动计量系统(3)的油量及水量计量器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供给系统的六通阀(25)设置第三压力变送器(26),所述回压控制系统(4)的缓冲容器(42)设置第四压力变送器(44),数据采集系统(5)的集线器分别通过管线与第三压力变送器(26)和第四压力变送器(44)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模装置的模型主体的一个侧面(A)为可视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均质碎屑岩水平井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模装置的模型主体的另一侧面为可动面(B)。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井主模型的模型主体分区域放置不同粒径范围的石英砂。
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井筒由三个平行布置的管道、数条竖直管线和设置在每条竖直管线上的开关组成。
11.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水平井主模型的模型主体还配置密封模块,该密封模块包括压盖(103)、压紧螺杆(104)及密封圈(105)组件。
12.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井主模型的模型主体还包括位于水平井筒内部的压力变送器。
13.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井主模型的模型主体还包括直井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233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侧向测井仪电子线路
- 下一篇:高孔密射孔控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