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控制智能光子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3284.5 | 申请日: | 201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6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克平 |
主分类号: | A61N5/067 | 分类号: | A61N5/067;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甄玉荃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控制 智能 光子 治疗 装置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涉及一种弱激光治疗装置,尤其是一种无线控制光子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1966年匈牙利Mester在激光免疫实验基础上首先提出弱激光具有生物刺激作用,1967年,Mester提出弱激光疗法(Low level laser therapy,,LLLI)主要是利用弱激光照射生物体产生的生物刺激效应调整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组织代谢系统等,使之病理状态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对弱激光照射生物体的作用机理和效应作了深入研究,特别对波长在600~670nm近红外的低能量激光做了大量研究,开发出各种弱激光保健治疗仪,并得到了激光医学协会和权威机构的肯定。
弱激光的最大特点是其直接照射生物组织不会造成不可逆损伤,却能产生良性生物刺激、应答反应和光子效应,从而调节机体多种功能,如神经冲动传递、血液功能、酶的活性、免疫、代谢等,通过光子刺激照射部位的各种敏感组织,引发多种光子生物效应,得以调整和恢复人体生理功能,提高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达到逆转病理过程和治病、康复的目的。当前,弱激光治疗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如弱激光体外穴位照射、弱激光针灸、弱激光血液照射等。近年来这一新兴的物理疗法(弱激光医学疗法)得到医生和病人广泛青睐,正如美国激光医学专家沃尔巴什特在《激光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一书中所说:“激光生物刺激可能是激光在医学上的一种新型应用的标志,这种应用比激光破坏和切开组织的应用更有价 值”。
目前国内、外所有激光医疗仪器生产厂家,所生产的激光治疗仪的控制主机与光子输出端都是采用连接线,由于受连接线的约束,患者在治疗过程造成行动上很多不方便,造成治疗效果极其不显著,使患者没有持续治疗信心。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控制智能光子治疗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控制智能光子治疗装置,包括智能光子治疗装置(1),计算机处理器(2)和电源模块(3)。智能光子治疗装置(1)上设有电池(5)、光子器(6)、集成芯片CPU(7)和无线数据传输器(8)。计算机处理器(2)上设有CPU(10)、无线数据传输装置(11)和显示屏(9)。计算机处理器(2)和电源模块(3)连接。计算机处理器(2)上的CPU(10)对程序分析处理控制数据后,通过无线数据传输装置(11)发出控制指令,智能光子治疗装置(1)的无线数据传输器(8)接收到控制指令后传送到集成芯片CPU(7),程序根据指令驱动光子器(6)工作,电池(5)向智能光子治疗装置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电源模块(3)向计算机处理器提供稳定电源,显示屏(9)显示各种功能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计算机处理器进行分析处理控制指令后,通过无线数据传器向各个智能光子治疗装置发送控制命令,智能光子治疗装置接收控制指令后控制输出特定的光子波长、频率、功率与治疗时长达到最优化的治疗效果。实现计算机处理器与智能光子治疗装置的连接通过无线传输、接收数据及控制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产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无线控制智能光子治疗装置,包括智能光子治疗装置1,计算机处理器2和电源模块3。智能光子治疗装置1上设有电池5、光子器6、集成芯片CPU7和无线数据传输器8。计算机处理器2上设有CPU10、无线数据传输装置11和显示屏9。计算机处理器2和电源模块3连接。计算机处理器2上的CPU10对程序分析处理控制数据后,通过无线数据传输装置11发出控制指令,智能光子治疗装置1的无线数据传输器8接收到控制指令后传送到集成芯片CPU7,程序根据指令驱动光子器6工作,电池5向智能光子治疗装置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电源模块3向计算机处理器提供稳定电源,显示屏9结合显示各种功能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克平,未经陈克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32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