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冷却器出风口消音罩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3410.7 | 申请日: | 201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8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虎;殷科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4 | 分类号: | H02K5/2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冷却器 风口 消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的冷却器,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电机空空冷却器出风口的消音罩。
背景技术
电机冷却器是电机的主要换热部件,是维持电机运行的重要产品,直接影响电机的温升、出力和寿命。其中,空空冷却器是一种以空气为冷却介质的常用冷却器。
空空冷却器的冷却原理如图1所示,冷却器20安装在电机10的上方,冷却器20的进风口24处安装有冷却器风扇23,在冷却器20的进风口24与出风口21之间形成外风路22;电机10内安装有电机风扇12,在电机10与冷却器20之间形成内风路11。内风路11将电机10内部产生的热量带到冷却器20,通过外风路22将热量散发出去。
这种空空冷却器,在其进风口24与出风口21处均没有消音结构。在电机10及冷却器20同时运行时,电机10尤其是高转速电机产生的噪音会通过冷却器20传递到环境中,加上冷却器20本身运行也会产生噪音,从而导致整个电机的总噪音高,不符合环境噪音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机冷却器出风口消音罩,该消音罩可消除冷却器出风口的噪音,降低电机的运行噪音。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机冷却器出风口消音罩,包括带有进风口及出风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敷设有吸音材料,所述吸音材料的外侧固定有穿孔板。
所述壳体为长方体形,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长方体的侧面,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长方体的顶部。
所述壳体中布置有将其分隔成两部分的竖向隔板,所述隔板垂直于所述进风口及所述出风口。
所述进风口内固定有向所述出风口倾斜的导风板。
所述壳体正对所述进风口的侧壁下部设置有倒角。
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法兰。
所述出风口处固定有网板。
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固定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所述吸音材料填充在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壳体形成的框架内。
所述吸音材料为超细玻璃丝棉。
所述超细玻璃丝棉的外部包裹有玻璃丝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冷却器出风口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出风口消音罩,在消音罩内部设置有穿孔板和吸音材料,可多重降低冷却器的出风噪音,从而降低电机的运行噪音;壳体的内壁上固定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一方面把消音结构隔为多个小单元,使吸音材料的放置更均匀,在使用中不至于产生较大位移;另一方面加强了整个装置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空空冷却器的原理图。
图2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空空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3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图5中,包括加强筋1、穿孔板2、隔板3、壳体4、导风板5、网板6、玻璃丝棉7、玻璃布8、法兰9、电机10、内风路11、电机风扇12、冷却器20、出风口21、外风路22、冷却器风扇23、进风口24、消音罩30、进风口31、出风口32、倒角33等。
如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机冷却器出风口消音罩30,包括带有进风口31及出风口32的壳体4。
壳体4最好为长方体形,进风口31位于长方体的侧面,出风口32位于长方体的顶部。进风口31处设置有法兰9,如图2所示,出风口消音罩30采用螺栓把合在冷却器20的出风口21;这种结构拆卸容易、检修方便。出风口32处固定有网板6,以防止各种杂物进入。
为了增加壳体4的刚性,在壳体4中还布置有将其分隔成两部分的竖向隔板3,隔板3垂直于进风口31及出风口32。
进风口31内还固定有向出风口32倾斜的导风板5。导风板5采用倾斜式焊接,按一定的间隔焊接在壳体4的内侧和隔板3的两侧,由于导风板5之间都相距一定的距离,所以并不会影响冷却器20的正常出风,并能达到一定的导流作用。
壳体4正对进风口31的侧壁下部还设置有倒角33,也起导流作用。
壳体4的内壁上敷设有吸音材料,吸音材料的外侧固定有穿孔板2。吸音材料最好采用超细玻璃丝棉7。在超细玻璃丝棉7的外部还包裹有玻璃丝布8,以防止玻璃丝棉7掉出。
在壳体4的内壁上还可以固定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1,吸音材料填充在加强筋1与壳体4形成的框架内。加强筋1的采用,一方面把消音结构隔为多个小单元,使吸音材料的放置更均匀,在使用中不至于产生较大位移;另一方面加强了整个装置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34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