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源射频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5001.0 | 申请日: | 201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8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志承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 | 分类号: | G06K19/07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何新平 |
地址: | 2003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源 射频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源射频卡。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信息处理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生活中和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信息交互,射频技术就在这样的需求环境中诞生并迅速发展起来。我们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交通卡、水电煤预付费卡等都属于射频技术的应用。这类射频卡将识别芯片和相关电路包括磁感线圈等用粘合的方式封装在卡片内部,虽然结构较为简单,体积也很轻便,但是其粘合方式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密封性受到破坏,使用的胶水可能释放有害分子,脱胶后也容易导致电路氧化,从而降低射频卡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源射频卡,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无源射频卡,包括一塑料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卡片中设有一印刷电路薄膜,所述印刷电路薄膜内置于所述塑料卡片中;
所述印刷电路薄膜中设有一射频卡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印刷电路薄膜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内置在所述塑料卡片中,所述塑料卡片采用注塑工艺制造成型。制造过程中,将印刷电路薄膜预先植入到注塑模具中,在注塑过程中将印刷电路薄膜与用于生成塑料卡片的塑料一体成型,使得印刷电路薄膜与塑料卡片紧密整合为一体,不脱落、不氧化、无溶剂小分子逸出。塑料的可塑性强,能方便实现印刷电路薄膜与塑料卡片的一体化成型。由于印刷电路薄膜已经在塑料卡片成型过程中一起被整合进卡片中,也就无需使用胶水进行粘合的制作步骤,克服了使用胶水粘合带来的种种弊端,简化工序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不再需要粘合所需的操作空间,使得电子元器件可以进一步被小型化、微型化,进而使得整体器件的密合度和集成度更高,更有利于增加成品的整体强度和使用可靠性。
所述射频卡电路包括一射频卡芯片和一感应线圈,所述射频卡芯片连接所述感应线圈。
所述射频卡芯片至少有两枚。
所述印刷电路薄膜包括一薄膜层,所述薄膜层上设有所述射频卡电路。
所述薄膜层的厚度为0.05~0.25mm。
根据不同用途在所述电路层上加印一绝缘油墨层。在所述绝缘油墨层上还可以印刷一层热熔性粘合剂层。
所述塑料卡片的一侧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流线型凸起,所述流线型凸起沿着塑件成型工艺中的塑料浇灌方向排列。所述印刷电路薄膜与所述塑料卡片的接触面上也形成相对应的流线型凸起。所述流线型凸起的设置在不改变塑件主要结构尺寸的前提下,吸收掉所述印刷电路薄膜在注塑过程中被拉伸延长的部分,进而消除褶皱,尤其是消除了皱褶处的尖锐皱角,避免因所述尖锐皱角造成的射频卡电路的内部断路。
至少两个所述流线型凸起连接形成一波浪形弯折结构。以便于更好地吸收所述印刷电路薄膜的拉伸延长部分,使得所述印刷电路薄膜整体上更平滑贴服,并且与所述塑料卡片牢固地结合为一体。这样既保证了电路通畅,又保证了所述印刷电路薄膜不脱落、不氧化、无溶剂小分子逸出,环保且持久耐用。
所述射频卡电路还包括一选择电路,所述选择电路连接所述射频卡芯片。
所述塑料卡片的一侧表面上设有一选择开关,所述选择开关通过所述选择电路连接所述射频卡芯片,通过所述选择电路可以切换不同的所述射频卡芯片。
所述选择开关优选采用拨扭开关。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将射频卡电路整合到塑料卡片中与之形成一体式结构,节省材料的同时,为电路部分提供了可靠的封装保护;同时,多块射频卡芯片集成在一张塑料卡片中,实现了一卡多用的功能,通过选择开关选取不同功能,方便而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一种无源射频卡,包括一塑料卡片1,塑料卡片1内设有一印刷电路薄膜,印刷电路薄膜内置于塑料卡片1中。印刷电路薄膜内设有一射频卡芯片2和一感应线圈3,射频卡芯片2连接感应线圈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志承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志承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50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植绒智能卡
- 下一篇:一种档案卷宗RFID标签批量读写系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