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打火机油箱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6118.0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2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白家宝;梁新亚;王增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郎溪东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B29L22/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郭俊玲 |
地址: | 2421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火机 油箱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打火机油箱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打火机油箱的注塑过程中,在注塑完成后,材料在冷却后会凝固在模具的流道中,需要人员手工操作将凝固的材料取出,以便下次生产,但是,凝固的材料粘附在前模板上,因粘附力很强,人工操作不易取下,给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此,全自动化生产是生产提高效率所需求的,上述问题应当在打火机油箱的注塑生产过程中予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火机油箱注塑模具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注塑完成后,材料在冷却后会凝固在模具的流道中,需要将凝固的材料取出,以便下次生产,但凝固的材料粘附在前模板上,因粘附力很强,不易取下,给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打火机油箱注塑模具,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模板、流道板和后模板,所述前模板的前模板面一与所述流道板的流道板面一相接设置,所述流道板面一设有流道,所述前模板面一与所述流道相对应位置设有小凹槽。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小凹槽的面积为所述流道面积的55%-91%。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流道中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流道。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9cm-2.9cm。
本实用新型一种打火机油箱注塑模具,为便于将粘附在前模板上的凝固材料取下,通过减少凝固材料与前模板的接触面积,来减少凝固材料与前模板的粘附力,即在前模板面一与流道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小凹槽,所述小凹槽的面积为所述流道面积的55%-91%,来通过小凹槽的设置减少凝固材料与前模板的接触面积,便于凝固材料的取出,进而利于生产。
在生产的过程中,凝固材料是在流道中形成,流道的表面光滑,不易着力,对此,该种打火机油箱注塑模具,通过在流道中设置凹槽,并使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流道,从而在凝固材料形成后,其表面同时形成一个明显的凸起,该凸起的形成便于机械手通过夹紧该凸起对凝固材料使力,进而便于将凝固材料从模具中取出,从而利于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打火机油箱注塑模具,通过在前模板面一与流道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小凹槽,所述小凹槽的面积为所述流道面积的55%-91%,来通过小凹槽的设置减少凝固材料与前模板的接触面积,进而来减少凝固材料与前模板的粘附力,便于凝固材料的取出,进而利于生产。该种打火机油箱注塑模具,通过在流道中设置凹槽,并使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流道,从而在凝固材料形成后,其表面同时形成一个明显的凸起,该凸起的形成便于机械手通过夹紧该凸起对凝固材料使力,进而便于通过机械手将凝固材料从模具中取出,取代人工操作,实现生产的全自动化,从而利于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流道板面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模板面一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前模板,2-流道板,3-后模板,4-前模板面一,5-流道板面一,6-流道,7-小凹槽,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打火机油箱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模板1、流道板2和后模板3,所述前模板1的前模板面一4与所述流道板2的流道板面一5相接设置,所述流道板面一5设有流道6,所述前模板面一4与所述流道6相对应位置设有小凹槽7,所述小凹槽7的面积为所述流道6面积的55%-91%,优选为75%,所述流道6中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的深度大于所述流道6,所述凹槽8的深度为0.9cm-2.9cm,优选为1.8cm。
本实施例一种打火机油箱注塑模具,为便于将粘附在前模板1上的凝固材料取下,通过减少凝固材料与前模板1的接触面积,来减少凝固材料与前模板1的粘附力,即在前模板面一4与流道6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小凹槽7,所述小凹槽7的面积为所述流道6面积的55%-91%,优选为75%,来通过小凹槽7的设置减少凝固材料与前模板1的接触面积,便于凝固材料的取出,进而利于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郎溪东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郎溪东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61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盛容器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链条接头装配机的检测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