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仪表台可调式出风口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6281.7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6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孟先锋;牛亚州;刘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诚汽车装饰设计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24 | 分类号: | B60H1/24;B60S1/5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汪贵艳 |
地址: | 23113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仪表 调式 风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仪表台可调式出风口。
背景技术
汽车使用越来越普及,为了创造更舒适、安全的车内环境,车内前方仪表台上设有出风口,用于加速仪表台内热量的流通,减少精密仪器因温度过高而受损,并改善车内环境、调节温度;另外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对车前玻璃除霜,因在冬天,从出风口出来的热气对车前玻璃正好起来除霜的作用,开拓视野、提高了行车安全。目前,汽车仪表台所用的出风口主要有圆形出风口与长条形出风口,由于圆形出风口呈外扩式,其出风方向不集中,减弱了风速,且不易控制出风的方向,故导致除霜的效果不理想。而长条形出风口的角度是不可调式,其出风量和风速满足除霜的要求,但由于出风口的角度不可调整方向,其出风的角度要依赖于仪表台的造型来决定,其出风口的气流与车前玻璃约成90°夹角,影响热量的流通和对车前玻璃除霜效果。
目前虽也开发出了可调节出风口,但出风口的出风嘴为直线型,其出风嘴的可调节范围在与水平方向呈30-60℃夹角。通过调节出风嘴的角度使出风口与车前玻璃成一定的夹角,使出风口气流与车前玻璃相撞,但也只能对很小一块玻璃起到除霜作用,而大面积的玻璃因没有气流而达不到除霜作用,从而影响了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要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新型仪表台可调式出风口,加大出风口的气流与车前玻璃的接触面积,达到更好的散热和除霜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仪表台可调式出风口,包括中空底盘、与中空底盘活动连接并相通的长条形风嘴,所述风嘴为折弯型,其出风端与入风端之间设有夹角,风嘴的入风端与中空底盘活动连接。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是,所述风嘴的出风端与入风端之间成100-120℃。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是,所述风嘴的入风端与中空底盘旋转式连接。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是,所述风嘴的出风端设有将其分隔成至少两个出风道的隔风板。
本实用新型将长条形的出风口的风嘴设计成折弯形,其风嘴的出风端与入风端之间成100-120℃夹角,再通过调节风嘴与中空底盘的旋转式连接,将出风道的气流方向与水平面夹角范围可以在40-90℃范围内调节,即扩大了出风口的调节范围,降低了出风道气流与车前玻璃之间的夹角,使其接近为0℃,即使出风道的气流能沿着车前玻璃往上吹,加大气流与车前玻璃的接触面积,出风口起到更好的散热和除霜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将风嘴设计成带有一定角度的形状,使得在同等材料的情况下,减少了出风口的宽度,相比现有车辆上的出风口,其宽度减少5-10mm,从而减小出风口与车前玻璃间的距离,更有利于气流的流通性。
另外,仪表台出风口是通过注塑成型加工而成,因此根据设计的产品的尺寸角度修改模具的注塑型腔就可以生产出所需要尺寸的出风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加大了出风口的可调节范围,使用方便;
2、降低了出风道与车前玻璃之间的夹角,使其接近为0℃,加大出风道气流与车前玻璃的接触面积,起到更好的散热和除霜效果;
3、减小出风口的宽度,减小出风口与车前玻璃间的距离,更有利于气流的流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仪表台上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4是风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仪表台,2-可调式出风口,3-风嘴,3-1-出风端,3-2-入风端,4-出风道,5-隔风板,6-中空底盘,7-旋转基座,A-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可调式出风口2安装在汽车仪表台1的前端靠近车前玻璃处。
图2、图3所示一种仪表台可调式出风口,包括中空底盘6、与中空底盘6能过旋转基座7旋转式活动连接并相通的长条形风嘴3,风嘴3为折弯型,其出风端与入风端之间设有100℃夹角,风嘴3的入风端与中空底盘6活动连接。风嘴3的出风端设有将其分隔成四个出风道4的隔风板5。
如图4所示,风嘴3为折弯型,其出风端3-1与入风端3-2之间设有120℃的夹角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诚汽车装饰设计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诚汽车装饰设计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62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下装备主动升沉补偿测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LED时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