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6487.X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3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仔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成仔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壶。
背景技术
传统的茶壶,是由壶体、壶嘴、壶盖、壶把等几大部件组成的。传统茶壶结构简单,透气散热效果不理想,同时由于茶叶浸泡后饱含水分,造成残留水存于茶壶底部继续浸泡茶叶。
用壶泡茶时,当用高温水泡茶并倒出茶汤后,由于传统茶壶透气散热结构不理想,壶内茶叶处于较高温条件下堆压储存、闷蒸,影响茶汤的原味。同时,传统茶壶不能有效处理壶内残留水的问题,残留水留存在茶壶内继续浸泡茶叶,茶叶经长时间浸泡,下一泡茶汤的浓度、味道难以掌控。另外,传统茶壶于壶身上的出水孔眼容易被壶内茶叶堆压、堵塞,造成壶嘴出水不畅或不能出水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茶壶,所述茶壶透气散热性能良好,同时有效实现了残留水与茶叶的分离,并且最大限度地避免茶叶堵塞壶眼,利于出水。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壶,包括壶体及壶盖,所述壶体上设有壶嘴,所述壶盖上设有通气孔,所述壶体内设有隔层,所述隔层设有一个或多个贯通孔;
所述隔层与所述壶体底部之间形成中空容置腔,所述中空容置腔与所述壶嘴间通过中空通道贯通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中空通道上设有一个或多个贯通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壶体内设有一个隔层,所述隔层与所述壶体顶部之间形成第一中空容置腔;
所述隔层与所述壶体底部之间形成第二中空容置腔,所述第二中空容置腔与所述壶嘴间通过所述中空通道贯通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壶嘴、中空通道、第一中空容置腔和/或第二中空容置腔通过中空通道及隔层上的贯通孔、壶盖上的通气孔形成气流通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壶嘴、中空通道、第一中空容置腔和/或第二中空容置腔通过中空通道及隔层上的贯通孔形成液流通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隔层和/或中空通道上的贯通孔为圆孔、椭圆形孔、菱形孔或多边形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隔层和/或中空通道上的贯通孔的直径为1.0-2.5mm。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隔层与所述壶体底部之间的间隔为3-10mm。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隔层与所述壶体底部之间还设有支撑定位件;
所述隔层通过所述支撑定位件与所述壶体底部相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有隔层,隔层设有一个或多个贯通孔。茶叶置于壶体内的第一中空容置腔,借助隔层、中空通道与第二中空容置腔分隔开来。残余的茶汤经隔层或中空通道落入第二中空容置腔中,实现了茶水分离,避免了茶叶继续被茶水浸泡而引发的发酵,使得茶叶能更多次的重复泡制而保持茶汤相对一致的浓度,有效延长了茶叶在壶内的存储时间,既节约了资源也保证了茶汤原味。
沏茶时,茶汤经液流通道倒出。具体地,茶汤直接经过中空通道的贯通孔流向壶嘴,或者通过隔层的贯通孔由第一中空容置腔流入第二中空容置腔,继而通过中空通道流向壶嘴。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隔层和中空通道的多孔位组合结构,使壶内茶汤可由多通道进入壶嘴而流出,保证了茶壶出水顺畅。
倒出茶汤后,茶壶内热气上升由壶盖的通气孔排出,第二中空容置腔形成负压区,致使外界相对较冷的新鲜空气从壶嘴经中空通道进入第二中空容置腔、并经隔层上的贯通孔进入第一中空容置腔,透过隔层上的茶叶后,继而从壶盖的通气孔排出;或者外界空气从壶嘴经中空通道的贯通孔进入第一中空容置腔,直接或透过茶叶,继而从壶盖的通气孔排出,此动作不断重复,直至壶内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外界空气不断经由壶嘴进入壶体并由壶盖上的通气孔排出,形成透气散热气流,更好地实现了茶壶的透气性能,避免茶叶在壶内堆存闷蒸,从而有效地保证下一泡茶汤的原味,避免了熟汤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茶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茶壶第一实施例的壶体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茶壶的壶盖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茶壶的又一壶盖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茶壶的再一壶盖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茶壶第一实施例的液流通道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茶壶第一实施例的气流通道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茶壶第二实施例的壶体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茶壶第三实施例的壶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成仔,未经李成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64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斯特林发电机的压力平衡机构
- 下一篇: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