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端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6520.9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2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22 | 分类号: | H01R13/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刮擦功能的导电端子的线端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尤其是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已被广泛于各种电子通信设备中,以此实现该类设备各元件与主机板之间的信号传输。通常该种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包括有一线端连接器以及与该线端连接器相对接的板端连接器。所述线端连接器即包括有与排线连接的线端端子。所述板端连接器包括与主机板电性连接的板端端子。所述板端端子成片状竖直设置。所述线端端子通常设有相对设置的接触臂及自接触臂内侧相向突伸以对板端端子进行夹持接触的凸包。通常端子在长时间使用或未使用时会覆盖有脏污,而该种线端端子上的接触凸包与板端端子之间的刮插效果较差,从而线端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对插时自净效果不好,端子接触处有脏污时,易产生导通不良现象。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线端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刮擦功能的线端端子的线端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端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以及固定在第一绝缘本体上的若干线端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所述线端端子的第一端子槽,所述线端端子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延伸且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接触臂,每一所述第一接触臂设有臂部及自臂部远离基部的末端朝另一所述第一接触臂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一接触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第一接触部设有位于下侧并倾斜延伸的导引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触臂沿所述线端端子长度方向延伸,并且两个所述第一接触臂分别自基部两侧同向弯折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臂部设有向内突伸的长条状凸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部设有向外突伸以与所述第一端子槽内壁相抵持的突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端端子还设有自基部朝远离所述第一接触臂方向延伸且呈环形设置的线缆收容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还设有自第一绝缘本体前端面向外突伸的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设有自下端向外突伸以与一对接连接器上下卡持的卡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线端端子的第一接触部设置为自臂部远离基部的末端朝另一所述第一接触臂方向弯折延伸而成,即将第一接触部设置为弯折弹片,使得接触部位为线端端子的厚度截面,从而该种接触部具有较好的刮擦功能;当线端连接器与一对接连接器插接时,所述第一接触部与对接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之间会形成较好的刮擦效果,具有净化接触面的作用,若接触部位有脏污,则线端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对接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之间的刮插作用会将脏污刮去,从而保证接触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端连接器与一板端连接器相互配合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线端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相互分离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线端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100包括相互对接的线端连接器1及板端连接器5。其中所述线端连接器1和板端连接器5相互为彼此的对接连接器。所述线端连接器1包括第一绝缘本体2、固定在第一绝缘本体2上的若干线端端子3以及与所述线端端子3连接的线缆4。所述板端连接器5包括第二绝缘本体6、固定在第二绝缘本体6上以与所述线端端子3连接的板端端子7以及固定在第二绝缘本体6上以将所述板端连接器5定位至一电路板(未图示)上的定位片8。所述线端连接器1和板端连接器5沿第一绝缘本体2厚度方向相互对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65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