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或正压隔离式病员运送舱压差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0449.1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9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谢新武;刘圣军;田丰;杨健;胡名玺;孙秋明;杜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G10/02 | 分类号: | A61G10/02;G05D16/2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温国林 |
地址: | 30016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正压 隔离 病员 运送 舱压差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或正压隔离式病员运送舱压差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负压隔离式病员运送舱主要用于传染病人的转运,通过建立起舱内相对外界的负压,防止病人所带病菌污染舱外环境,造成交叉感染,从而控制传染病的进一步传播。正压隔离式病员运送舱主要用于病员与环境隔离,防止环境中的因素(病菌、化学毒物、低气压)等对病人的影响,例如:用于高原反应的缓解等。负(正)压隔离式病员运送舱基本都采用了近密闭、舱室式结构,通过风机将舱内气体抽出(或向舱内充气)从而形成相对外界大气的一定负(正)压差,另有排风、进风过滤装置。根据相关标准,舱内负(正)压应维持在一定水平才能起到阻止病菌传播、缓解病情等作用。运送舱在使用过程中的医护处理、颠簸、挤压和拉伸等因素,甚至操作失误造成舱体破损、拉链未完全拉合等使舱体与外界直接连通,而操作人员并无察觉的情况,会造成舱体形状、体积的变化,造成内部负(正)压的波动,存在压差过小而导致病菌传播、装置失效的风险。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
目前,国内外相关的装备都是采用风机等排风装置建立起负(正)压,但并未对舱内负压进行监测与控制,舱内外压差容易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波动,当舱内外压差过小时,可能导致病菌的传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或正压隔离式病员运送舱压差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舱内负压进行监测与控制,避免了压差的波动,详见下文描述:
一种负或正压隔离式病员运送舱压差控制系统,包括:舱体,所述舱体连接有电源和风机,所述舱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和操作口,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
所述舱体还连接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电源、所述风机和压差测量装置电气连接;所述压差测量装置实时采集舱内外压差信号,并将所述压差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压差信号调整所述风机的转速,使压差稳定在目标压差附近;当所述压差信号不在第一安全阈值内和/或电源电压小于第二安全阈值时,所述控制电路发出声光报警。
所述压差测量装置包括:压差测量口,
所述压差测量口上设置有压差测量软管,所述压差测量软管下部连接有压差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实时采集并显示所述压差信号,并将所述压差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电路。
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舱体两端的进气过滤器和出气过滤器。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排风过滤控制盒,
所述排风过滤控制盒用于安置所述电源、所述控制电路、所述风机和所述压差传感器。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压检测电路、核心处理器、压差信号处理电路、声光报警电路、风机转速调节电路、操作按键电路、电源电压显示电路和提供供电电源的电源接口电路,
所述操作按键电路对所述压力传感器进行设置,并向所述核心处理器发送控制命令;所述压差信号处理电路采集所述压差信号,并传输至所述核心处理器,所述核心处理器根据所述压差信号计算出控制信号并传输至所述风机转速调节电路,调节所述风机的转速,使压差稳定在目标压差附近;当所述压差信号不在第一安全阈值范围内时,所述核心处理器控制所述声光报警电路进行声光报警;所述电源电压检测电路实时监测电源电压,通过所述电源电压显示电路实时显示,当电源电压小于第二安全阈值时,所述核心处理器控制所述声光报警电路进行声光报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控制系统可自动控制建立起舱内外气压差,建立时间短、波动范围小,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压差环境,防止因为压差的过小导致的病菌传播;可实时显示舱内压差和电源电压等信息,方便操作者及时进行相关操作;可对超压差范围、电源电压过低等情况进行实时报警提示,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负或正压隔离式病员运送舱压差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列部件列表如下所示:
1:舱体; 2:病人;
3:排风过滤控制盒; 4:进气过滤器;
5:进风口; 6:出气过滤器;
7:压差测量口; 8:压差测量软管;
9:出风口; 10:压差传感器;
11:风机; 12:控制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04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