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控转塔冲床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1329.3 | 申请日: | 2012-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5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曾晓煌;康清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先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3/00 | 分类号: | B21D4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控 冲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冲床领域,特别是一种数控转塔冲床。
背景技术
数控转塔冲床是一种高效、高自动化的板材加工设备,广泛应用于需要在同一板材上加工较多的标准孔、较复杂的异型孔的钣金加工中。在数控转塔冲床上面,有一对用来储存模具的上下转塔,在下转塔的周边设置有下垫板。冲床工作时,板材支撑在下垫板上,通过X、Y轴传动机构的拖动,沿X、Y轴方向运动,被输送到转塔处后,滑块动作,驱动冲压模具上下运动,完成板材的加工。为了防止板材表面刮伤,加工时一般在板材表面覆盖一层保护膜;加工完成后,在去除保护膜。
虽然,保护膜可以有效保护板材表面不被刮伤;但是,覆盖该保护膜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加工完成后还需要花大量人力和时间去除保护膜,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数控转塔冲床,解决现有数控转塔冲床加工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数控转塔冲床,包括下转塔、下垫板和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塔周围设置有弹性支撑杆,所述弹性支撑杆的底座固定于下垫板下方的床座上,其顶端穿过下垫板,露出于下转塔周围。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撑杆至少为5根,均匀分布在下转塔周围。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撑杆顶端高于下转塔端面1至2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撑杆包括底座、槽体、弹簧、直线轴承、导柱、滚珠座和滚珠,其中:所述滚珠设置在滚珠座顶端的圆孔内;所述滚珠座固定在导柱顶部;所述导柱套接于直线轴承,并与弹簧一起安装于槽体的导槽内;所述槽体则固定在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柱底部设置有限位螺栓,用于调节导柱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圆孔边沿覆盖有弹性垫圈。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本体固定于床座上,所述滚珠顶端高于所述下转塔端面1至2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通过设置弹性支撑杆,使得数控转塔冲床在加工板材时,弹性支撑杆在受到冲床巨大的冲力时能够由弹性支撑转变为刚性支撑,从而使板材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提高板材加工精度;并且在冲压加工完成后,冲床的冲力消失,弹性支撑杆能够由刚性支撑又转变为弹性支撑,将板材撑离下转塔,避免了下转塔转动时与板材下表面发生刮擦而划伤。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弹性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的数控转塔冲床在加工板材时,会出现刮伤现象,其原因为:零件加工时,下转塔与板材下表面永远是贴合运动的,每一个模具加工完成后,进入下一个模具加工时,机器的转塔必须360度旋转,在转塔旋转过程中,必然导致所加工产品的下表面产生严重刮伤的结果,当零件加工时,转塔旋转次数越多,产品的刮伤程度就会越严重,由此造成产品大量报废。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人提出一种解决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数控转塔冲床,包括下转塔、下垫板和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塔周围设置有弹性支撑杆,所述弹性支撑杆的底座固定于下垫板下方的床座上,其顶端穿过下垫板,露出于下转塔周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弹性支撑杆,使得数控转塔冲床在加工板材时,弹性支撑杆在受到冲床巨大的冲力时能够由弹性支撑转变为刚性支撑,从而使板材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提高板材加工精度;并且在冲压加工完成后,冲床的冲力消失,弹性支撑杆能够由刚性支撑又转变为弹性支撑,将板材撑离下转塔,避免了板材退出转塔时与下转塔发生刮擦而划伤。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数控转塔冲床,包括下转塔10、下垫板20和床座30,冲床其他部分未示出。所述下转塔10周围设置有弹性支撑杆40,所述弹性支撑杆10的底座固定于下垫板20下方的床座30上,其顶端穿过下垫板20,露出于下转塔10周围。
所述下垫板20表面布满毛刷阵列201。
所述弹性支撑杆40至少为5根,均匀分布在下转塔10周围。弹性支撑杆4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选择5根是比较合理的,其能够很好的承受板材受冲压时的冲力。如果设置的弹性支撑杆40数量更多,则板材获得支撑的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先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先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13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