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对接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医疗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2279.0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6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凯普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2 | 分类号: | G02B6/32;A61B18/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对接 装置 包括 医疗器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纤对接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光纤对接技术广泛应用于激光领域,很多具体应用比如光通讯、激光医疗等经常需要将一根光纤中的激光导入到另一根光纤中,同时保证耦合的效率。光纤对接的主要方式有固定连接和活动连接,固定连接主要用于光缆线路中光纤间的永久性连接,多采用熔接,也有采用粘接和机械连接。特点是接头损耗小,机械强度较高。活动连接主要用于光纤与传输系统设备以及与仪表间的连接,主要是通过光纤连接头进行连接。特点是接头灵活较好,调换连接点方便。传统的活动连接方式主要是将两根光纤的端面紧密对接,或者将输入光纤的光射出端插入输出光纤的光接收端,这种对接方式一方面要求光射出端的芯径不大于光接收端的芯径,另一方面插拔光纤时,容易对光纤端面造成污染,导致光纤头烧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光纤对接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医疗器械,可以防止光纤的对接端损坏,延长光纤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对接装置,包括:套筒,内部具有空腔;输入光纤,输入光纤的光射出端嵌设在套筒的空腔中;以及输出光纤,输出光纤的光接收端嵌设在套筒的空腔中,且与输入光纤的光射出端相对设置;光纤对接装置还包括:聚焦透镜,嵌设在套筒的空腔中,且位于光射出端与光接收端之间。
进一步地,光射出端的端面中心、光接收端的端面中心以及聚焦透镜的焦点均位于套筒的中心轴线上。
进一步地,光纤对接装置还包括固定套,固定套的外周壁与套筒的内周壁相适应,固定套内设置有聚焦透镜。
进一步地,光纤对接装置还包括限位部,限位部用于限制输入光纤与输出光纤之间的距离以使输入光纤光射出端的纤芯端面成像到输出光纤的光接收端的纤芯端面上。
进一步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段,嵌设在套筒中,第一限位段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套和光射出端抵接,第一限位段内具有用于使光穿过的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限位段,嵌设在套筒中,第二限位段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套和光接收端抵接,第二限位段内具有用于使光穿过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锥孔,且锥孔沿远离聚焦透镜的方向横截面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套筒包括沿轴向方向固定连接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聚焦透镜的两镜面分别位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中。
进一步地,聚焦透镜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的部分相对于聚焦透镜的中心位置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聚焦透镜为自聚焦透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医疗器械,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光纤对接装置,该光纤对接装置为前述任一种的光纤对接装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输入光纤和输入光纤之间设置聚焦透镜,使位于套筒内的两个光纤端部无需接触,即可实现激光的传输,避免造成光纤对接端之间的磨损和污染,延长了光纤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聚焦透镜,即可以实现芯径大小一样的输入光纤与输入光纤的对接,也可以实现输入光纤与输入光纤芯径大小不一样的光纤对接。。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光纤对接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对接装置,包括套筒10、输入光纤20、输出光纤30和聚焦透镜40,优选地,聚焦透镜40为自聚焦透镜。
套筒10内部具有空腔,输入光纤20的光射出端嵌设在套筒10的空腔中,输出光纤30的光接收端也嵌设在套筒10的空腔中,而且光射出端和光接收端对应设置。聚焦透镜40嵌设在套筒10的空腔中,且位于光射出端与光接收端之间。
为了保证激光传输的效果,光射出端的端面中心、光接收端的端面中心以及聚焦透镜40的焦点共同位于套筒10的中心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凯普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凯普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22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爆电阻
- 下一篇:一种分路器连续多芯片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