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机及其复合式LCD支架钢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4249.3 | 申请日: | 2012-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0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陈义锋;汪明付;滕明权;李雪飞;臧本双;李康康;张慧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荣模具工业(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2386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及其 复合 lcd 支架 钢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及其内部的金属结构件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结构优化、工艺简单、加工周期短、成品率高的复合式LCD支架钢片。
背景技术
科技的突飞猛进,工业的不断发展,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不仅是人们交流沟通的信息工具,更是白领阶层移动办公的替代品。因此超薄手机应运而生,它既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又能处理一些基本的商务要求。
由于是超薄手机结构的限制,手机结构既要满足手机强度的要求,又要体现它的轻便灵巧,因此LCD支架钢片成为超薄智能机不可或缺的结构。
如图1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中复合式LCD支架钢片的俯视图,在该LCD支架钢片100上面分别焊接了一个用来导电的接地弹片104、主要用来固定麦克风线缆的四个线缆卡子105、一个用于粘贴FPC以及固定受话器(recevier)和摄像头的第一支架400、一个用于加强该LCD支架钢片100拐角处强度的第二支架500、以及用于固定主板及其他零件的7个螺母600,而且该LCD支架钢片100上还设置有通过腐蚀方法制作出的各种减薄结构,有的减薄结构如异型盲槽101用于容纳FPC接线,有的减薄结构如方盲102和103用于避开手机主板上相应边沿和下部位置处的零件。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复合式LCD支架钢片结构复杂,共有15个零件相组合,而且加工工艺也复杂,既要局部腐蚀又要多处焊接,加工周期长、成本高、产品良率低。
因此,现有技术尚有待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式LCD支架钢片,结构和工艺都简单,加工周期短,生产成本低,产品良率高。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手机,可基于其内部的复合式LCD支架钢片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式LCD支架钢片,包括相互贴合装配的第一钢片和第二钢片,所述第二钢片上设置有镂空的异型槽,用于与所述第一钢片的表面形成底面低于所述第二钢片表面的异型盲槽部。
所述的复合式LCD支架钢片,其中:所述异型盲槽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钢片的中间位置并向下部方向延伸至该第二钢片的底边,用于容纳柔性线路板式的连接线。
所述的复合式LCD支架钢片,其中:所述第二钢片上还设置有镂空的方孔,用于与所述第一钢片的表面形成底面低于所述第二钢片表面的方盲孔部。
所述的复合式LCD支架钢片,其中:所述方盲孔部位于所述第二钢片的边沿或下部位置上。
所述的复合式LCD支架钢片,其中:所述第二钢片上一体设置有用于导电的接地弹片部,所述接地弹片部位于所述第二钢片的底边上。
所述的复合式LCD支架钢片,其中:所述第二钢片上一体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麦克风线缆的线卡部,所述线卡部位于所述第二钢片的侧边上。
所述的复合式LCD支架钢片,其中:所述第一钢片上一体设置有当作固定前后壳螺钉过孔使用的不锈钢环。
所述的复合式LCD支架钢片,其中:用于固定受话器的第一支架和用于加强第一钢片拐角处强度的第二支架一体连接设置,并焊接在所述第一钢片上。
所述的复合式LCD支架钢片,其中:所述第一钢片设置为厚度为0.3mm的金属片,所述第二弹片设置为厚度为0.2mm的金属片。
一种手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该壳体内部的LCD支架钢片,其中:所述LCD支架钢片设置为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式LCD支架钢片。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手机及其复合式LCD支架钢片,由于采用了第二钢片,利用第二钢片上设置的镂空的槽配合第一钢片形成表面低于第二钢片的盲槽部,以替代传统的腐蚀工艺所实现的局部减薄的减铁效果,由此节省了腐蚀工艺,缩短了加工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复合式LCD支架钢片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复合式LCD支架钢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荣模具工业(东莞)有限公司,未经捷荣模具工业(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42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型液压锚杆钻机泵站
- 下一篇:运输料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