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紫外光电管特性校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4804.2 | 申请日: | 2012-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6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J1/44 | 分类号: | G01J1/4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外 光电管 特性 校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武器装备总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外光电管特性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紫外光电管灵敏度极高,对无烟燃烧类的蓝色火焰极其敏感,常用来探测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早期火源。由于自身对紫外光极其敏感,能在极短时间内(<50ms)对来自外部的变化作出可靠的反应,并且工作于中紫外区,位于太阳光谱盲区,能避开自然光源,因而误报率低、可靠性高,同时还具有被动探测,不发射电磁信号和可覆盖大范围的观测角的优点。然而,长期以来,紫外光电管一直受一个缺点的影响而阻碍其应用,即每个管子在不同温度范围内导通次数差异很大,影响其准确性,因此提供一种对其温度曲线进行校准以提高器件准确性的技术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紫外光电管特性校准装置,以解决现有紫外光电管存在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导通次数差异很大,使得准确性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紫外光电管特性校准装置,包括:测试装置和数据采集处理装置,测试装置包括信号调理模块和主控模块,数据采集处理装置包括高精度数据采集板卡和工业计算机,信号调理模块分别与紫外光电管、主控模块和高精度数据采集板卡连接,高精度数据采集板卡分别与信号调理模块和工业计算机连接。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紫外光电管特性校准装置,该主控模块采用Freescale公司的MC9S12DP512单片机。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紫外光电管特性校准装置,该信号调理模块包括:比较器、偏置电路和电压调零电路,该比较器分别与偏置电路和电压调零电路连接。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紫外光电管特性校准装置,该测试装置壳体上设置有卡座式插座,用以安装紫外光电管。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紫外光电管特性校准装置,该测试装置采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设计工业计算机上的数据采集处理程序,并自动校准紫外光电管导通次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1)紫外光电管接收火焰产生的紫外信号,产生尖峰脉冲信号。
(2)信号调理模块实时接收紫外光电管产生的尖峰脉冲信号,将其调理成方波脉冲信号输出。
(3)高精度数据采集板卡采样每10ms内信号调理模块发送过来的脉冲数,并将脉冲数传送至工业计算机。
(4)主控模块利用MC9S12DP512单片机内置的CAP捕捉功能获取每10ms内信号调理模块发送过来的脉冲数,并将脉冲数传送至工业计算机。
(5)在入射紫外光强度一定和环境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使用工业计算机的Labview程序自动记录采集板卡发送过来的脉冲数,并根据主控模块发送过来的参考信号,对脉冲数进行修正,计算出当前环境温度下该紫外光电管报火警阈值脉冲数。
(6)将紫外光电管、信号调理模块、主控模块置于环境试验箱,在-40℃-100℃范围内每隔10℃重复上述步骤。工业计算机上Labview程序会自动记录并校正相应温度下的阈值脉冲数,将结果拟合成温度特性曲线并打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针对紫外光电管在一定波长紫外光照射下导通次数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特性,采用数据采集方式校准其导通次数和温度的对应关系曲线,弥补了其自身特性导致的使用局限性,便于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应用紫外光电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紫外光电管特性校准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调理模块的结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采集初始处理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处理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2,一种紫外光电管特性校准装置,包括:测试装置和数据采集处理装置,测试装置壳体上设置有卡座式插座,用以安装紫外光电管101,其包括信号调理模块102和主控模块103,数据采集处理装置包括高精度数据采集板卡104和工业计算机105,信号调理模块102分别与紫外光电管101、主控模块103和高精度数据采集板卡104连接,高精度数据采集板卡104分别与信号调理模块102和工业计算机10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控研究所,未经上海电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48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