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性纤维迷彩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5854.2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5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郭有良;郭煜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富胜达染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3/00 | 分类号: | D03D13/00;D03D15/00;D02G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纤维 迷彩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品织物,特别是纤维迷彩织物,属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功能纤维的多样化,新型多功能混纺纤维布料逐渐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它们取代了纯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为纺织行业开发适合各层次消费者需求的多功能新产品提供了有力保障。针对不同消费者,在对织物功能改进的同时,也需要对织物的编织结构进行改进,以满足特定人群的特殊需要。如制作迷彩服的纺织布料,其用户主要是军人、保安人员及长期户外工作人员,需要布料耐磨、吸汗,并具有一定的吸收红外线、抗菌、除臭能力及良好的抗撕裂能力,满足上述要求,仅对迷彩服布料的纤维改进是不够的,还需要辅以相应的编织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耐磨、抗断裂、抗撕裂能力好的改性纤维迷彩织物。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性纤维迷彩织物,由棉线、锦纶、竹炭纤维混纺纱线织成,其特别之处是:所述织物的编织单元由22根经纱、13根纬纱构成,基本编织结构为双经纱和单纬纱交织,其中编织单元经向中17、18、19三根经纱凸起并线,纬向中A、B二根纬纱凸起并线。
上述改性纤维迷彩织物,所述编织单元在织物的布面呈0.7cm*0.7cm的小方格。
本实用新型针对迷彩服面料用户的需求,设计了一种改性纤维迷彩织物,所述织物以适配的棉线、锦纶、竹炭纤维混纺纱线织成,根据迷彩服使用特点对所述织物的编织结构进行了优化交织处理,使其在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弹性恢复性及吸收红外线、抗菌、除臭等特点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撕裂性能,满足制作迷彩服的功能性要求。本实用新型在满足特定人群制作专业服装使用要求的同时,可以为生产企业创造更多的纺织品新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编织单元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如下:1-23经纱,A-M纬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供说明具体结构,该结构的规模不受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所述迷彩服织物由棉线、锦纶、竹炭纤维按照一定配比的混纺纱线织成,其中棉线纤维吸湿透气性好;绵纶强力高、耐磨性好、弹性恢复好,使服装舒适耐磨且有良好的弹性恢复力;竹炭纤维则利用其具备的吸收红外线、抗菌、除臭的特点,使织物具有防红外线、抗菌的功能。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织物的编织单元由22根经纱、13根纬纱构成,基本编织结构为双经纱和单纬纱交织,为提高织物的抗撕裂和抗断裂能力,所述编织单元经向中17、18、19三根经纱凸起并线,纬向中A、B二根纬纱凸起并线,它们之间交互沉浮编织为纬重平组织。该编织结构可提高织物的抗撕裂和抗断裂能力,使其满足使用要求。所述编织单元在织物布面呈0.7cm*0.7cm的小方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富胜达染整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富胜达染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58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抱箍式压花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玻璃纤维静电展丝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