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活塞回油孔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6343.2 | 申请日: | 2012-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2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建;何元章;刘成;夏国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3/00 | 分类号: | F02F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活塞 回油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活塞回油孔。
背景技术
常规的发动机活塞的回油孔布置在活塞油环环槽内环形切口的底面(3),该结构可保证油环下行时刮下的机油能够顺利的回落到油底壳,但该种结构的发动机活塞常会因机油中含有杂质而使活塞回油孔形成堵塞,这对发动机活塞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在加工发动机活塞回油孔时,若采用类似内冷油道的型芯进行铸造,工艺较为复杂且会使得铸造成本增加,但加工活塞回油孔时一般采用的钻孔机加成型,也同样会使得机加成本较高,故发功机活塞回油孔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活塞回油孔,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发动机活塞壁上设置的油环环槽,所述油环环槽的下环岸设有轴向的回油孔,回油孔与油环环槽相连通。
所述发动机活塞回油孔的深度小于油环环槽的深度。
所述回油孔设置在油环的非承压侧上。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活塞回油孔是与常规活塞回油孔相比是将回油孔设置在油环环槽的下环岸上,因此它更有利于回油,且不会因为机油中含有杂质而使活塞回油孔形成堵塞,同时该活塞回油孔可以采用一般的模具铸造成型而无需再对回油孔进行后续的机加工,布置位置从承压侧更改至非承压侧,从而使活塞强度更强、制造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活塞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活塞整体结构图。
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下环岸,2——回油孔,3——油环环槽底面,4——油环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包括发动机活塞壁上设置的油环环槽(4),所述油环环槽(4)的下环岸(1)设有轴向的回油孔(2),回油孔(2)与油环环槽(4)相连通。
所述发动机活塞回油孔(2)的深度小于油环环槽(4)的深度。
所述回油孔(2)设置在油环(1)的非承压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活塞回油孔是与常规活塞回油孔相比是将回油孔设置在油环环槽的下环岸上,因此它更有利于回油,且不会因为机油中含有杂质而使活塞回油孔形成堵塞,同时该活塞回油孔可以采用一般的模具铸造成型而无需再对回油孔进行后续的机加工,布置位置从承压侧更改至非承压侧,从而使活塞强度更强、制造成本更低。
实际加工时,只需将回油孔(2)铸造成型即可,不需要进行后续的机加工,所以这种加工方法成本低并且非常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公司,未经东风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63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斯特林循环装置
- 下一篇:承压块式曲拐连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