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锭驱动轮盘假捻纺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8621.8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1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子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子瑜 |
主分类号: | D01H7/92 | 分类号: | D01H7/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215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轮盘 纺纱 装置 | ||
1.单锭驱动轮盘假捻纺纱装置,采用旋转轮盘作为假捻元件,旋转轮盘外周摩擦驱动纱条回转产生假捻,其特征在于在前罗拉钳口下游设置至少一个轮盘,一个轮盘的外周与前上罗拉或前下罗拉压力接触,前上罗拉或前下罗拉表面摩擦驱动轮盘旋转,轮盘轴线与罗拉轴线之间呈一个夹角ɑ,从前罗拉钳口输出的纱条至少与一个轮盘外周具有假捻接触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锭驱动轮盘假捻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双轮盘双接触段前下罗拉或前上罗拉驱动假捻纺纱的结构,在前罗拉钳口下游设置两个轮盘,两个轮盘外径相等、同轴且间隔一个距离,第一轮盘外周与前上罗拉或前下罗拉压力接触,摩擦驱动两个轮盘一起旋转,纱条先与第一轮盘外周形成第一个假捻接触段,再穿过两个轮盘之间的间隙与第二轮盘下游的外周形成第二个假捻接触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锭驱动轮盘假捻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不等径三轮盘双接触段前下罗拉或前上罗拉驱动假捻纺纱的结构,在前罗拉钳口下游设置三个轮盘,三个轮盘同轴,第二与第三轮盘外径相等且间隔一个距离,第一轮盘外径大于第二与第三轮盘,第一轮盘为旋转驱动轮,外周与前下罗拉或前上罗拉压力接触,摩擦驱动三个轮盘一起旋转,纱条先与第三轮盘或第二轮盘外周形成第一个假捻接触段,再穿过第二与第三轮盘之间的间隙与第二轮盘或第三轮盘下游的外周形成第二个假捻接触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锭驱动轮盘假捻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不等径双轮盘双接触段渐增式前上罗拉或前下罗拉驱动假捻纺纱的结构,在前罗拉钳口下游设置两个轮盘,两个轮盘同轴且间隔一个距离,第一轮盘直径大于第二轮盘,第一轮盘外周与前上罗拉或前下罗拉压力接触,摩擦驱动两个轮盘一起旋转,纱条先与第二轮盘外周形成第一个假捻接触段,再穿过两个轮盘之间的间隙与第一轮盘下游的外周形成第二个假捻接触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锭驱动轮盘假捻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轮盘外周截面形状为圆弧。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单锭驱动轮盘假捻纺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单轮盘和二或三轮盘假捻装置中的第一轮盘外径为20~50毫米,轮盘外周圆弧半径为2~5毫米,轮盘之间纱条通道的宽度为1~5毫米,夹角ɑ为20~50度。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单锭驱动轮盘假捻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轮盘外周采用聚氨酯材质,硬度为邵氏70~95度。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单锭驱动轮盘假捻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轮盘外周合成材料采用“O”形圈的环圈,紧套在带有凹槽的轮盘体上。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单锭驱动轮盘假捻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轮盘外周至少与纱条接触段的表面,带有螺旋线槽,螺旋线的旋向与所纺纱条捻度捻向相反。
10.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单锭驱动轮盘假捻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单轮盘或双轮盘或三轮盘轴固定在支架上,支架与前上罗拉轴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子瑜,未经陈子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862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