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煤机滚筒变导程螺旋叶片成型胎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8880.0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5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吕凤雷;陈玉环;毛颖;张代贺;张淑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8100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煤 滚筒 变导程 螺旋 叶片 成型 胎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片成型胎具。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井下应用的薄煤层采煤机滚筒由于受空间限制,滚筒直径小,叶片窄,装煤效果普遍不好,如图1所示,传统的圆柱螺旋叶片内外导程相同,即在相同包角内叶片内径和外径轴向投影高度相等,叶片没有倾角度。传统成型胎具设计原理是确定胎具投影包角后,将投影包角七等分。上下胎具的立筋外点(内点)与立筋内点(外点)在同一平面上(即一端内点高度等于另一端外点高度),按该平面计算出各点立筋高度、宽度和位置尺寸。立筋1到立筋7内点依次降低,外点依次升高。内外点回弹量由中间立筋向两端给出,一端依次增大,另一端依次减小。按上述叶片和胎具设计原理制造的滚筒叶片之间间隙小,没有倾斜角度,煤容易堆积在叶片之间,不便于煤抛出,装煤效果不好,增加截割阻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煤机滚筒变导程螺旋叶片成型胎具,以解决目前胎具制造出的滚筒叶片之间间隙小,没有倾斜角度,煤容易堆积在叶片之间,不便于煤抛出,装煤效果不好,增加截割阻力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胎具包括上胎座和下胎座,所述胎具还包括两组立筋,上胎座和下胎座上各设有一组立筋,每组立筋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立筋、第二立筋、第三立筋、第四立筋、第五立筋、第六立筋和第七立筋,下胎座上的第一立筋至第七立筋的内螺旋线上的点和外螺旋线上的点到下胎座的上端面的距离均依次增大,下胎座上的第一立筋至第七立筋的内螺旋线上点回弹量和外螺旋线上点回弹量均依次减小,上胎座上的第一立筋至第七立筋的内螺旋线上的点和外螺旋线上的点到上胎座的上端面的距离均依次减小,上胎座上的第一立筋至第七立筋的内螺旋线上点回弹量和外螺旋线上点回弹量均依次增大。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胎具成型的叶片尺寸精确,在同样滚筒直径情况下滚筒叶片带有倾斜角度,叶片之间间隙增大,使煤不堆积在叶片之间,便于煤抛出,减小截割阻力,装煤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圆柱螺旋叶片零件和成型胎具示意图,图2是变导程螺旋叶片压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胎具包括上胎座9和下胎座8,所述胎具还包括两组立筋,上胎座9和下胎座8上各设有一组立筋,每组立筋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立筋1、第二立筋2、第三立筋3、第四立筋4、第五立筋5、第六立筋6和第七立筋7,下胎座8上的第一立筋1至第七立筋7的内螺旋线上的点和外螺旋线上的点到下胎座8的上端面的距离均依次增大,下胎座8上的第一立筋1至第七立筋7的内螺旋线上点回弹量和外螺旋线上点回弹量均依次减小,上胎座9上的第一立筋1至第七立筋7的内螺旋线上的点和外螺旋线上的点到上胎座9的上端面的距离均依次减小,上胎座9上的第一立筋1至第七立筋7的内螺旋线上点回弹量和外螺旋线上点回弹量均依次增大。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的投影包角为108度,内螺旋线导程为240mm,外螺旋线导程275mm,投影内径φ320mm,投影外径φ720mm,上胎座9和下胎座8闭合高度400mm,上述尺寸为最优选方案。其它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工作原理:按左、右旋方向在上胎座和下胎座上各焊接七件立筋,上上胎座和下胎座把合在油压机平台上,叶片展开料放在上胎座和下胎座之间,利用油压机同时压出左、右螺旋叶片。叶片压形时上下两段在胎具放置方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88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室外红外防护摄像机
- 下一篇:一种折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