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光纤复合相线的在线温度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9064.1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6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黄毕尧;陈希;汪洋;雷煜卿;仝杰;高强;卢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1/32 | 分类号: | G01K1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光纤 复合 在线 温度 监测 系统 | ||
1.一种用于光纤复合相线的在线温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系统包括OPPC光缆(1)、光单元Ⅰ(2)、光缆接头盒(3)、引入光缆(4)、测温主机(5)和监控计算机(6);所述OPPC光缆(1)、光单元Ⅰ(2)、光缆接头盒(3)、引入光缆(4)和测温主机(5)依次连接;所述监控计算机(6)与测温主机(5)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温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OPPC光缆(1)包括至少一层钢芯(11)、至少一个光单元Ⅱ(12)和至少一层铝线(13);所述至少一层钢芯(11)和至少一个光单元Ⅱ(12)构成OPPC光缆的中心加强芯;所述至少一层铝线(13)均匀设置在中心加强芯外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线温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芯(11)采用铝包钢线或镀锌钢线;所述光单元Ⅱ(12)为不锈钢管光单元;所述铝线(13)或为铝合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温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光单元Ⅰ(2)和光单元Ⅱ(12)包括光纤和保护材料;所述光纤包括测温光纤和通信光纤;所述测温光纤和通信光纤在钢管中阻水材料油膏填充固定;所述测温光纤采用多模62.5/125或50/125微米光纤;所述保护材料采用金属或非金属。
5.如权利要求2-3中任一项所述的在线温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成测温光纤的OPPC光缆(1)应用在10kV-500kV不同电压等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温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OPPC光缆(1)的测温光纤与光单元Ⅰ(2)的测温光纤连接;所述光单元Ⅰ(2)的测温光纤与所述光缆接头盒(3)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温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接头盒(3)用于完成OPPC光缆的光电分离,并把所述OPPC光缆(1)的测温光纤和光单元Ⅰ(2)的测温光纤与引入光缆(4)对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温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入光缆(4)采用衰减为3db/公里的光纤,所述引入光缆(4)传输与测温主机(5)中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源匹配。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在线温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主机(5)包括激光器(51)、光源放大器(52)、波分复用器(53)、逻辑触发电路(54)、控制芯片(55)、光电转换器(56)、模数转换电路(57)、模拟信号处理器(58)和通信接口(59);
所述激光器(51)的光源信号经光源放大器(52)、波分复用器(53)和光电转换器(56)传递给模拟信号处理器(58);
所述模拟信号处理器(58)将信号处理后传递给模数转换电路(57);
所述控制芯片(55)分别与光源放大器(52)、逻辑触发电路(54)和模拟信号处理器(58) 通信;
所述逻辑触发电路(54)分别与激光器(51)和模数转换才(57)通信;
所述通信接口(59)与控制芯片(55)相互通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在线温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51)发射激光源,所述激光源采用长波设计;所述激光器(51)中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降低噪声并提高驱动功率。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在线温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放大器(52)采用掺铒光纤放大器;所述波分复用器(53)完成入射光发射和反射光接收。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在线温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触发电路(54)向激光器提供调制信号,所述调制信号采用宽度为10ns以上的电脉冲序列;所述控制芯片(55)包括存储器。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在线温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器(56)采用雪崩二极管,用于实现反射光到电流信号的转换;所述反射光包括斯托克斯光和方斯托克斯光;
所述模拟信号处理器(58)完成电流信号到电压信号转换,并把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所述模数转换电路(57)采用模数转换芯片,模数转换芯片与控制芯片之间采用并行接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906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叠层封装类型的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卷轴式纱窗的固定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