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超临界水堆余热排出的自然循环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9407.4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0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周涛;陈娟;侯周森;刘梦影;程万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G21C1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临界 余热 排出 自然 循环 换热器 | ||
1.一种用于超临界水堆余热排出的自然循环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主体结构由上至下由顶部端盖(1)、壳体(5)和下封头(8)组成;
在壳体(5)的上部设置平行布置的上隔板(2)和下隔板(13);上隔板(2)与顶部端盖(1)之间构成顶部腔室(16);上隔板(2)、下隔板(13)和壳体(5)之间构成上部腔室(14);在下隔板(2)的下方设置多个均匀布置的与上部腔室(14)连通的筒体(17),筒体(17)的外壁与壳体(5)、下隔板(13)之间构成冷流体水下降通道(11),筒体(17)的下壁与下封头(8)之间构成下部腔室(9);在每个筒体(17)内设置一个贯穿筒体(17)与上部腔室(14)、连通顶部腔室(16)和下部腔室(9)的内筒体(18),筒体(17)与内筒体(18)之间构成热流体超临界水环形通道(12);
在顶部端盖(1)上,设置与顶部腔室(16)连通的冷流体水出口(15);在壳体(5)上设置与上部腔室(14)连通的热流体超临界水入口(3),在壳体(5)的下隔板(13)下方设置与冷流体水下降通道(11)连通的冷流体水入口(4);在每个筒体(17)上,设置一个连通外界与筒体(17)内部的热流体超临界水出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超临界水堆余热排出的自然循环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7)为圆柱体或方柱体,数量为4-12个;内筒体(18)的形状与筒体(17)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超临界水堆余热排出的自然循环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7)和内筒体(18)之间的间隙为10-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超临界水堆余热排出的自然循环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端盖(1)与壳体(5)之间、壳体(5)与下封头(8)之间均采用法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940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LED节能彩色吸顶灯
- 下一篇:一种大功率LED节能隧道灯